劇沒看進去,雖然工業化程度很高,但燈光調色有種很強的網劇塑料感。

但課上聽編劇武瑤老師聊天,學到一些編劇行業的東西,記錄如下。

編劇職業有着明顯的創作滞後性,所以很多行業分析隻能是結果倒推。從18年起心動念到最後22年劇集開播,順順利利下來也花去了四年時間,你沒法知道你的四年後的市場、觀衆環境如何。整個劇集22集,是寫到18集的時候賣出去。況且這還是老師帶着學生系列團隊的創作,幾乎每一場戲都必然經過反饋和修改。相較于職業編劇,畢設根本算不了啥。

按老師的正常工作狀态,就是早上六點起,七點開寫,寫道11:30,午休,然後繼續寫,一直寫到晚上。作為一位職業編劇,每天寫5k-1w字都屬于正常。就像吳冠中說的,生猛的創作者也是辛勤的耕耘者,從日出畫到,不午休,任何時候都觀察生活并且記錄表達。其學生就曾提到,在火車站時,吳先生看到景色也立馬支起畫架,迅速記錄,極有激情地表達,完成作品。“一日辛勞換來安眠的夜,一生辛勞才會平靜地離世。”

二稿時是100w-200w子。在創作之前,需要做大量的案頭工作,需要去做現場采風,人物采訪找畫像師案例和案例破解的點,例如一個根據頭骨複原畫像的案子。閱讀大量傳記,搜集相關資料,并高度熟練掌握材料,來塑造人物性格。就像畫畫的時候需要先畫輔助線,編劇也要看大量的傳記,把藝術家的形象列出來,然後再整合起來。幸運的是,有學生來自警察世家,直接能提供一手材料,并且寫案子的能力很好,将案子寫得吊詭而合理。合作上一般是編劇一起分廠寫,然後相互看對白。而編劇入行一般也就是這樣老師或者師兄師姐合作帶入行。

行業上編劇收入定價和演員一樣,卡斯大就收入高,都是市場經濟,自己報價有人要就能成。有人幾百,有人幾百萬幾千萬。剛入行的小編劇一般就是做IP改編,勤奮一點,早點磨合,砥砺前行。磨合到能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狀态就能順利創作。但細思之,這類極端斯坦、赢者通吃的行業,大部人隻會看到功成名就的大編劇,如果不能成為“二八定律”中的前二成,就隻能委曲求全。這次戲也會最開始騰訊和愛奇藝沒有要,結果“檸萌”要了,最後拍完再分銷,但數據還不錯。整個審查也還算順利。

作為年輕編劇,當然隻能認真聽别人的意見和反饋。但如果有人提意見或者你給别人提意見,提意見的人一定要對自己意見負責到底。按你的意見改可以,改了之後是否會有積極的成效,你是否能參與最後的定奪。

聚焦到創作,當代的青年向劇集都帶有一定的漫畫性、偶像式、網文式的色彩。在Z世代,沒有對應的嚴肅文學風行,繼承于民國筆記小說的逆天網文成為大量觀衆的偏好基礎。這部影片在創作之初,就是想做女性向的偵探題材,一改過去偵探題詞的男性化風格所以基本也達到了預期。在創作時,不要把角色代入到你身上,而是要把自己代入到角色身上,不是想你是偵探會怎麼樣,而是想這個角色像福爾摩斯會怎麼樣。因為編劇、觀衆都是凡人,但影視創作裡的角色都是神人。

而影視也是藝術門類中最為通俗化,且年輕的藝術,并且有着極強的工業性,需要流程化的生産,這也就需要制片人、創作者各類職位的專業性要求。當然作為乙方,必然要滿足對方的要求,但要在其中砥砺前行,将自己的能力最大化。講到動畫行業時,老師也提到動畫影視必然是一片藍海,不會有實拍娛樂圈那混亂的事件,并且對每個工作的專業性要求更高。如果想成為動畫編劇,則需要有創作技能,例如美術、分鏡等,因為動畫更偏向于編導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