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在2044》
不是很能理解這個故事為什麼會選取少數民族語言作為對白,是因為考慮到用普通話說出來會讓原本就有點失真的對白更加陌生所以就可以忽略這個問題了嗎?其實在看的過程當中我有試圖去理解對白,有些單拎出來是能夠理解導演在文本上關于記憶成為數據後的人工智能倫理問題和遠距離思念的思考,“我現在最害怕的是停電”之類的,但是為什麼?在分鏡和運動上極度的簡潔,但對白的情緒擰巴、信息量交代太過直給(女兒、逝去的人),我很難有喘息和想象的機會。這個故事确實“2044”。
《在你體内》
特别吸引我的一點是關于“胎夢”和“生育恐懼”,再到“祝福生育”的思考,一種很生理性、意識流的對于“懷孕”這一件事的切入思考,在女人的身體開始孕育生命時,陌生的、另一個小小的肉體是否像帶有恐怖色彩的夢境一樣擁有侵略性,神性的女性神靈降臨在身邊,為你帶來祝福、以及生命的體驗。在剪輯上也非常遵循着官能的流動、人物的情感,但是作為觀衆其實不太能理解女性神靈和年輕女主的映照關系。女主角去經曆和她一樣的情感體驗的基準和經驗是什麼。片子聲音很出色。
《蓋碗茶》
挺喜歡這個故事的:在未來用無人機送藥的社會中,一個孤絕頑固的老人要與現今唯一能和他産生聯系的人告别,但兩個人沉默不語,也沒有強訴别離,而是将祝福寄寓在一碗重新加了糖的茶裡。在故事層面上來說很溫情、很道家、挺打動人的。但是形式上、還有呈現的風土,并沒有很好地表現出來。
《詩》
最喜歡的一部片子,2044不再是一個固定的節點,而是一個流動的階段,時代更叠,但我們面臨的文化困境似乎永遠都不會變,傳遞出來迷霧般的悲思:我們如何去守護這一片淨土,保留這一張寫滿字迹的詩頁。非常動人,影片對于景觀的呈現也非常的好,每一次哈語歌曲的歌頌都對應着人物不同的困境和情感變化(試圖融入北方的話語體系、守護年輕一代的渴望、對年輕一代的期望),讓哈薩克族這個故事立得起來。演員的表演也都很優秀(尤其是小男孩)。這個故事的落點放在男孩身上,最後的鏡頭是向上的不同的詩頁,一個或許本不夠熟悉的“家庭”一同寄于其龐大的期許,這是一個用悲傷包裹希望的影片,特别喜歡。
《零修》
在未來的社會中,人們的靈修不再是斬斷欲望,而是投入欲望的懷抱,厲害的高概念。影像風格很吸引人很前衛,屠宰場代表的欲望象征着一個未來被打開欲望即打開潘多拉盒子的世界,配合風格化的攝影、美術,沖擊力很強。
《啥是迪斯科》
看到落淚的片子,感人的題材,道具的運用也用得很好、很出彩有趣。最後一場戲的完成度真的很高,基本上是提高了對于整部片的感受,想表達的觀衆基本都能感知到,年輕的孫女重新理解爺爺,是因為能夠假扮成他的愛人,愛人的臉能夠鼓勵我們記憶,浪漫的故事,但故事的痕迹感也是相對偏重的,後面給的一兩個推進情緒的take讓我有點出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