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如果不看劇情介紹,大概很難猜到故事在講什麼。

“寄了”,這個詞,小編也是現學現賣的,好像是說玩遊戲的時候嘎了。嘎-G-寄,大概是這麼個由來吧。

如果這樣理解,一整個春天都在“寄”,這水平也算是告别遊戲了。

不過,故事其實和遊戲沒關系,人家“寄了”是真“寄了”。

...

但是,“寄什麼”,故事還是留了足夠的懸念的。

當“真相大白”時,還是不能不感歎,現代的小孩子啊,還真的很會玩。

...

不過呢,前段時間,外賣小哥被爆雷,偷吃一兩口的也有,腳丫子直接伸進去的也有,反正,讓外賣徹底不放心了。

故事沒有外賣小哥什麼事兒,這次主要爆雷快遞小哥。

嗯,大家都有寄快遞的經驗吧,沒想到,快遞小哥收完貨之後,會拆開來“檢查”吧。

這“雁過拔毛”的操作,難怪快遞小哥一個月能拿那麼多呀。

其他的也就不說了,這女主寄的東西,被快遞小哥發現,得鑽多大的地縫啊。

...

說起來,女主還隻是個高中生。

女校的規矩,其實還是蠻嚴的。

但是,女主有點口吃,因為這個成了老師眼中的“免檢對象”,誰曾想到,老師眼中的乖寶寶,換個場景,就完全不一樣了呢。

...

香港那邊,不知道是不是支付寶還不流行還是這事兒支付寶也不願意擔保。

反正,大家想着完成交易,主打一個“誠信”。

如果遇到不誠信的咋辦呢?

其實,女主也沒什麼辦法,隻能自認倒黴呗。

但是,這事兒如果有快遞小哥的參與,那完全就不一樣了。

網上曾經流傳一個段子,千萬别得罪外賣小哥和快遞小哥,因為,他們可是知道你的“收貨地址”的。

...

一條500塊,這錢還真的很好賺的。

還是挺奇怪,這樣的産業鍊究竟是如何“延伸”到高中女生這個群體的。

簡簡單單,就把錢給掙了。

得來容易得東西,大概也不會太珍惜。

等到将來真正面對生活,發現一個月拼死拼活,還不如賣兩條内褲,巨大的心理落差,大概很讓人崩潰。

...

這樣的生意,充滿了誘惑。

倆人想着把生意做大,也算得上是“人之常情”。

這世上,誰還會跟錢過不去呢。

...

隻是,做生意就是做生意,把生意做成“情感”,這難免有些違反“職業道德”。

其實,杜十娘的故事,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

故事裡頭也說得很清楚,願意花錢買這玩意兒的,内心多少有點變态,難道總能在這些變态中期待一個《五十度》嗎。

...

把客戶發展成對象,這需要一定的心理建設。

特别對于一個口吃的女孩,大概更需要“具體實踐”。

這次的實踐,其實不太成功。

但完全沒想到,雖然“實踐”失敗,但生意完全意料之外。

...

風度翩翩的大學講師,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癖好,故事裡頭并沒有交待。

人家就是喜歡了,而且不影響大衆,也犯不上道德批判。

...

但壞就壞在,女主自己因為口吃不敢見面,最後被閨蜜截胡。

女主一氣之下,就選擇了公之于衆。

其實講師也是這樣困惑的,自己這點“小愛好”,又沒有妨礙誰,再說了,自己也是花錢的,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到底哪裡出了問題呢?

有些事兒,可以做但不能說。

比如,今年要漲水電費了,至多輕描淡寫的說一句“策略性調整”,多說,搞事兒,那就不對了。

...

當然,講師也不是善茬。

要死大家一起死。

一個大學講師,和倆高中女生杠上了,這“大開眼界”的橋段,也是活久見。

不過,故事已經“秉承”港片的經驗,學會了啥也不說。

整個故事,對于“販賣内褲”的是非,那絕對是閉口不談。

要談,就談談關注口吃兒童的社會生活。

要談,就談談塑料姐妹花如何挽回友誼。

在最後的“校方臨檢”中,女主的書包裡頭,并沒有那麼多内褲。

但是,一旦撒開來,那絕對是漫天“揭開的底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