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家庭結構解體的壞處是人情淡薄,逐漸的親緣關系之間也不在來往,人覺得孤獨,但是維持傳統家庭的弊端就是個人空間被無限縮小,因為你希望與他人建立密切聯系的代價就一定是失去一定的自主空間和自由,得到與失去是相對的。
【外郎】有一集提到老康被作家抓着聊天,把自己家裡的八卦聊出來了,覺得大兒子愚鈍,二兒子又黑又抽,兒媳未婚先孕不懂體面,懷疑三兒子性無能,至今沒有孩子,覺得四兒子的文憑是買回來的。老康拿着孩子們的隐私和短闆當成他和外人溝通的八卦,絲毫不覺得羞恥,他也不會體諒孩子們的感受,孩子為了不想讓他知道,故意撒謊自己做生意虧本,不想和老爹說真事的情況,結果老康什麼都不說,偷偷把兒子賬本拿走了,自己回家算賬,發現賺了幾萬塊,被發現了就會說我是你爹,你從小到大有什麼我沒有看過呢?最後幾個小輩想了個損招,讓死兒子假裝自己是跨性别者,要變成女人,老康突然發現有一些家醜原來也是不可以說的,有一個這樣的兒子會損害自己面子的,于是閉嘴。
說【外郎】的故事保守是因為它總是在說家庭,或者說家族的事情,它依然是父系的,兒媳們嫁進來了就幾乎是屬于夫家的,她們失去了大半和親人的聯系,在自己家裡面反而像客人了,大家長制貫穿始終,但是說開放也是開放,因為編劇永遠毫無遮掩讓觀衆看到這樣一個狹隘的家庭空間【不是物理層面,是精神層面】,個人自由被侵占的陣痛,等于拿自由換取了可以一起汲取生存的情感或者物質養料,要爸爸媽媽做飯喂養自己,要他們料理,這種鍊接就好像嬰兒依賴媽媽的母乳一樣,不僅僅是孩子無法戒斷,媽媽也不能,于是彼此撕扯,痛并快樂着。
他們永遠失去了長大的能力,也體會不到自由,就算偶然掙紮出來,很快就會發現外界不是母親肚子的羊水,不是父母的老宅一日三頓有吃有喝,然後就又回去了,回到一個彼此都安心的狀态,我分不清那是好事情還是壞事情,我能感覺到愉悅還有陣痛。
我覺得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