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7.0
久仰的新浪潮名作,第三部特呂弗,略有失望。感觸不多,沒有太多驚喜,無法認定這是一部一流佳作,和《日以作夜》同樣想打三星半。由于是剛拍出過《四百擊》的特呂弗,手緊一點遂打三星。用戈達爾不太厚道的一句話來形容我的感受即是- “特呂弗從來不懂電影,《四百擊》之後他不過是在講故事罷了。”
雖不是典型的懸疑/黑色類型片,但采用了點倒叙解謎的手法,實際上仍是關于男女關系的核心問題。(特呂弗在訪談中正巧印證了這個觀點:我不是要拍一部美國電影,我隻想重現“黑色系列”小說的氣氛、筆調、詩意,但影片的重點仍是呈現男女關系)
情節走向還是有些傳統和狗血,能看到黑色電影和類型片的影子,如《擊斃傑西》,但台詞和表演則比較真實。
在連續的劇情中插入一些“畫框”-如匪徒發誓後接着一個老太太倒地的鏡頭-實在滑稽搞怪,離戈達爾行雲流水的的散文電影還差太多。(特呂弗果然也對此猶豫不決,他說他曾聽憑他人的意見反複增删,最終抱着實驗的心态保留)
畫外音充當不善言辭的鋼琴師的内心獨白,尤其和女主走在一起時那種情欲在聲畫張力中呼之欲出。
影片講述的不過一個好人如何被推向深淵,此種題材和主題的電影太多了,從最初的黑色電影到現代的種種存在主義作品。而本片重點既不在懸疑也不在對社會的反思,無意揭露根源是近墨者黑還是命運無情,甚至個人的悲劇都被淡化了。對人物及其遭遇的處理始終很克制,直至最後雪地上戲劇性的一幕,所有的沖突才被槍聲了結。(再次和特呂弗所見略同:“有時一部電影隻是為一個畫面而拍)男主劫後餘生,再次做起了鋼琴師。
ps. 男主有點像特呂弗,女性角色臉盲,歌曲小草莓很棒。
pps.繼續補特呂弗。
維度 ★(1-10)
個人感受(觀看價值) 6.8
思想/社會/曆史/時代價值 6.7
叙事水平(文學/文本價值) 6.8
技術完成度/美學創新(視聽效果) 6.8
25.8.12-13,投影儀
我的影評合集:Aleph-我的影評
簡評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全方位深度解析-宗教類型片與《聖弗朗西斯之花》
評分:B7.4中規中矩之作,與早期新現實主義-即便有所延續、并非背離-逐漸分道揚镳。很傳統的段落化叙事,故事背景是虛設的,情節的片面的、缺乏層遞與關聯呼應,人物和事件都因此不真實融貫。(盡管比《黑水仙》這樣的好萊塢版類型片要好些)戲 ...
全面深度分析《德意志零年》
評分:A-8.3背景、主題與叙事羅西裡尼“戰後三部曲”之末,和系列作品前兩部略有不同,影片選擇德意志民族作為聚焦點-而且不帶有任何審判意味,因為不是直接描繪戰争和納粹的暴行,而是仍以一個家庭日常生活作為切口-甚至是一個孩子的遭遇-折 ...
評析-意大利新現實主義的開山之作
B+7.6簡評:看的第一部羅西裡尼,受到巴贊的直接推薦。中規中矩、有闆有眼的影史佳作,今天看來沒有顯著缺憾,卻難以看到真正的創新。曆史價值不亞于藝術價值。雖然有明顯的劇情和制作,未擺脫情節劇的刻闆程式;但需要承認在其略顯機械的結構編 ...
政治與新浪潮
評分:B7.5,三星半。此類紀錄片不能用一般的藝術價值去衡量,至少應當在曆史和政治性方面給予考量,在對觀衆的感染力和沖擊力方面予以考量。(找不到好片了,于是接着昨天的《戰争終了》看此片。)關于政治:對曆史和政治背景-越戰-依然所知寥 ...
生平簡介:讓·維果(1905-1934),享年29歲,創作生涯僅其在世的最後4年。詩意現實主義代表人物,啟發法國新浪潮的燈塔。以下簡單介紹其四部作品,并先以一部關于他的紀錄片作為導引。我們時代的電影人:讓維果(1964)評分:B-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