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7.0
久仰的新浪潮名作,第三部特呂弗,略有失望。感觸不多,沒有太多驚喜,無法認定這是一部一流佳作,和《日以作夜》同樣想打三星半。由于是剛拍出過《四百擊》的特呂弗,手緊一點遂打三星。用戈達爾不太厚道的一句話來形容我的感受即是- “特呂弗從來不懂電影,《四百擊》之後他不過是在講故事罷了。”
雖不是典型的懸疑/黑色類型片,但采用了點倒叙解謎的手法,實際上仍是關于男女關系的核心問題。(特呂弗在訪談中正巧印證了這個觀點:我不是要拍一部美國電影,我隻想重現“黑色系列”小說的氣氛、筆調、詩意,但影片的重點仍是呈現男女關系)
情節走向還是有些傳統和狗血,能看到黑色電影和類型片的影子,如《擊斃傑西》,但台詞和表演則比較真實。
在連續的劇情中插入一些“畫框”-如匪徒發誓後接着一個老太太倒地的鏡頭-實在滑稽搞怪,離戈達爾行雲流水的的散文電影還差太多。(特呂弗果然也對此猶豫不決,他說他曾聽憑他人的意見反複增删,最終抱着實驗的心态保留)
畫外音充當不善言辭的鋼琴師的内心獨白,尤其和女主走在一起時那種情欲在聲畫張力中呼之欲出。
影片講述的不過一個好人如何被推向深淵,此種題材和主題的電影太多了,從最初的黑色電影到現代的種種存在主義作品。而本片重點既不在懸疑也不在對社會的反思,無意揭露根源是近墨者黑還是命運無情,甚至個人的悲劇都被淡化了。對人物及其遭遇的處理始終很克制,直至最後雪地上戲劇性的一幕,所有的沖突才被槍聲了結。(再次和特呂弗所見略同:“有時一部電影隻是為一個畫面而拍)男主劫後餘生,再次做起了鋼琴師。
ps. 男主有點像特呂弗,女性角色臉盲,歌曲小草莓很棒。
pps.繼續補特呂弗。
維度 ★(1-10)
個人感受(觀看價值) 6.8
思想/社會/曆史/時代價值 6.7
叙事水平(文學/文本價值) 6.8
技術完成度/美學創新(視聽效果) 6.8
25.8.12-13,投影儀
我的影評合集:Aleph-我的影評
簡評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簡評
評分:B7.3固定機位、幾何學構圖和蒙太奇短鏡頭形成機械般的精确性組合。交響樂的演奏,嚴謹活躍,風格和影像交相輝映-更多還是陪襯。其次,影像的制作方式也比較簡單,僅僅記錄、呈現而不帶叙事性,沒有内在的邏輯和推進,顯得單調了許多。除去 ...
最後的電影-《不散》 -後迷影時代的經典
評分:B+7.7(暫定)不錯的電影,細節有侘寂之美,有浪漫的餘溫,但整體沒能太感動我—和觀看方式、狀态(不夠投入)有關系。有以下兩個原因-影片本身和主流電影以及蔡明亮自身電影内容、風格的差異。首先,由于對本片溢美之詞頗多,以為是對迷 ...
愛在三部曲-重溫劄記/簡評
評分:A- 重溫“愛在三部曲”—劄記/簡評 - 微信公衆平台綜評:三部曲形成一個愛情故事的整體弧光,難以割舍單獨談論,必須要在彼此之間才能看到深刻的變遷痕迹。因此也不必論出高下。影片堪稱教科書式的典範之作,劇本精良結構完善,既有波折 ...
兩次觀感劄記(水文)
C+6.8蠻失望的,有可能是心境不對吧。目前看到林奇最無感的一部,我對林奇的愛可能還是集中于《穆赫蘭道》吧。可能沒有《内陸帝國》難以理解,但确實沒有感觸,難以沉浸其中。在我看來就是喃喃自語、故弄玄虛的B級片,深邃程度未能get。很多 ...
七夕觀看-關于愛情的永恒主題
評分:B-6.8七夕獨自來看,以為會和《情書》、《四月物語》等日式戀愛小甜劇一樣平淡光鮮又瑣碎無味,加上top250,八成會不喜歡,不過比預期好些-尤其是後半段。簡要批判:開場三分鐘就定調了,大緻知道是什麼模子裡刻出來的片,不對路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