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的情感可以在寂寞中無聲地生長,

純淨的情感可能會有盲目 猶豫 創傷,

卻是至純至美

是岩井俊二鏡頭下小樽的雪

是古人欲寄未寄的尺素

是厘不清夢與現實的洛神賦

曹植在《洛神賦》中,如此寫

竦輕軀以鶴立

若将飛而未翔

即:将飛未飛的愛戀迷蒙在半空中 漸漸蔓延

遇難時男主哼的曲子:愛意在漸漸蔓延.....

于此吻合

探紙西方:

跨越神話 現實

洛可可時代

亦或是荷蘭小畫派高潮叠起的新貴族時代

離不開靈與肉的永恒主題 情感

以現世千千萬為例

《情書》 中的情感

以愛 死亡 思念作注解

像是缱绻在純淨大海中的

迷霧 腐木 雜草 油脂 陽光 氧氣 和無盡海水

糅合了青澀 迷蒙

以藤井樹的死亡為界

開啟一場悲哀與快樂情緒的雙重追蹤

影中 每個人都有自己愛而不得的秘密

像一張紙的正反面

一個人陽光下站立時的身形與陰影

卻能看到萬頃大海的純淨

《追憶似水年華》中說 :“其實這個世界是不真實的,至少是不可認識的,因為我們看到的世界永遠受到我們自身的情欲的歪曲。世界不是一個,而是成千上萬;“每天清晨有多少雙眼睛睜開,有多少人的意識蘇醒過來”,便有多少個世界。因此,要緊的不是生活在這些幻覺之中并且為這些幻覺而生活,而是在我們的記憶中尋找失去的”

樹借幫助博子的名義來尋找記憶中與藤井樹的種種小事

翻到《追憶似水年華時 是自己年輕的容顔

半晌無言默淚

關于藤井樹不多不少87本書的記号

是你的記号

就我們從小到大領到了本新書時總是會将其寫上自己的名字

以不至于讓自己的書本弄丢

八十七本關于藤井樹的記号 也是如此

不希望自己愛的人湮沒在芸芸衆生之中

像樹遇難前唱的那樣:愛意在慢慢蔓延....

從另一種角度看

樹與博子發生名為一見鐘情的動機

是為與的初戀樹尋找某種心理補償

從未與博子提起那曾經難以啟齒的暗戀

也從未想要去故鄉追回樹

歌德的詩中寫:

我愛你,與你無關

即使是夜晚無盡的思念

也隻屬于我自己

不會帶到天明

也許它隻能存在于黑暗 。

借此

一切都可以打上清透響亮的句号

阿德勒心理學中說

一件事情的課題有誰承擔 他人無權幹涉

既然已經鎖上的抽屜

又何必打開

既然已經封鎖在圖書館中的八十七張圖書卡又何必搜索全部收集呢

見字如面

畢竟那些告白 愛慕 悔恨 苛責 眷戀

已經消失在朔方的晨風零雨中

掬水月在手 弄花香滿衣。

2021.11.13日寫

(今天看了紅樓其中一段,有所感,重新修訂記憶。)

“這裡寶玉梳洗了正吃茶,忽然一眼看見硯台底下壓着一張紙,因說道:“你們這随便混壓東西也不好。”襲人、晴雯等忙問:“又怎麼了,誰又有了不是了?”寶玉指道:“硯台下是什麼?一定又是那位的樣子忘記了收的。”晴雯忙啟硯拿了出來,卻是一張字帖兒,遞與寶玉看時,原來是一張粉箋子,上面寫着“檻外人妙玉恭肅遙叩芳辰。”

寶玉看畢,直跳了起來,忙問:“這是誰接了來的?也不告訴。”襲人、晴雯等見了這般,不知當是那個要緊的人來的帖子,忙一齊問:“昨兒誰接下了一個帖子?”四兒忙飛跑進來,笑說:“昨兒妙玉并沒親來,隻打發個媽媽送來。我就擱在那裡,誰知一頓酒就忘了。”衆人聽了,道:“我當誰的,這樣大驚小怪,這也不值的。”寶玉忙命:“快拿紙來。”當時拿了紙,研了墨,看他下着“檻外人”三字,自己竟不知回帖上回個什麼字樣才相敵。隻管提筆出神,半天仍沒主意。因又想:“若問寶钗去,他必又批評怪誕,不如問黛玉去。”

想罷,袖了帖兒,徑來尋黛玉。

妙玉佛僧道姑兩者并存卻又脫離,在宗教裡擴建了自己的王國,擁有無限的自由和清淨。她的愛是坦蕩無遺,卻不癡傻,極明哲的。

“檻外人妙玉恭肅搖叩芳辰”

檻外人是格局、立場、态度,選擇,是理

粉箋子是情,綿綿如縷,壓在硯台下不被人關注到的角落。

令寶玉無從回複無從落筆的理和情。

因為這份情本身連妙玉自己都是不足挂齒的,她了解 透了自己,這份肆意建立在心法之中,外身可俗。

《偈頌一百零一首》有一句:

不 與 萬 法 為 侶 , 咬 定 牙 關 錯 舉 。

問:“不與萬法為侶者是什麼人?“非人。”

她的靈魂是非人的,她的愛僅僅存在于她自己的生命裡面,可以随意埋葬也可以随意抽取。因為萬法皆歸于世間,離世覓菩提 恰如求兔角。僅僅是借此渡一渡她的孤寂罷了,就像焚香,隻留煙塵,化灰化煙,是自我的淨(靜)

美,無疑是知道沒有回應,知道不需要回應,并且接納沒有回應的結局,如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飛向太陽的伊卡洛斯。但往往常人不能至,隻能心向往之。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20220321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