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想聊聊「哪吒之魔童降世」。
剛剛敲下「2019 年 7 月 26 日這部電影上映」這幾個字時,再一次意識到這已經是六年前的事情了。那是博一暑假的一個周五,距離我 26 周歲生日還有四天,上午去了趟山東書城,空手而出,下午去看了這部期待已久的電影。相比于「去你個鳥命,我命由我不由天」「你是誰隻有你自己說了才算」,當時整部電影最打動我的卻是「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任你怎麼努力都休想搬動」。
六年過去了,借着「鬧海」重刷了一遍「降世」,盡管上面幾句話聽來依然令人熱血沸騰,但讓我淚流滿面又會心一笑的地方卻很少再是恢弘場面堆積下的逆天改命之語,而是那些平和普通又蘊藏無限力量的細節,比如哪吒降生後通過咬了殷夫人一口而感受到的母愛、父母始終不曾放棄哪
吒、哪吒親手畫給敖丙的請柬以及敖丙偷偷藏起那份請柬所流露出的不舍與無奈等等。
這些細節像極了「龍珠」裡卡卡羅特收集萬物元氣造出的元氣彈。以前不理解為什麼這一絕招要叫元氣彈以及為什麼元氣彈的威力可以那麼大,直到自己開始漸漸喪失元氣,才反應過來原來如此,不然呢?電影裡的那些細節也是這樣,正是元氣的存在構成了他們與内心邪氣對抗的勇氣,最終促成了片中的恢弘場面,盡管有時壓不住也化不了後天之惡,但有總比沒有強,畢竟誰都說不準将來會怎樣。
回到片頭,會有這樣幾個問題:混元珠既由天地靈氣孕育而來,何以總會善惡不分?怎麼也得時而分分善惡,時而不分善惡吧?比如同樣由天地靈氣孕育而來的孫悟空。再者,如果混元珠不被元始天尊強行煉化、分開又會如何?魔丸與靈珠本為一體,被迫成為惡與善的代表是元始天尊的成見所緻。同時,元始天尊也主導了太乙真人以
及衆人的善惡觀。除了李靖夫婦、當事人混元珠本珠(即哪吒與敖丙)與半個申公豹之外,沒有人主動反思善惡的界限, 即便太乙真人也不例外。成見這座大山,你要付出多大的代價才能搬得動?哪吒與敖丙是用死亡換來的,但人的生命卻不可能有第二次,所以便不必搬了。
更可以細想的是,混元珠的命運僅僅是元始天尊的成見所緻嗎?自然不是。它隻是元始天尊的一枚棋子,是為太乙真人跻身十二金仙所設,更為控制人心所設,權力的金字塔結構在此一覽無遺。那麼生來便不由自己掌握的命運該怎麼辦呢?片中的主要人物都給出了自己的回答。最後再說一句,自從「無稽法則」這四字萬能寶印進腦中
之後,我對故事中講不通的地方已然寬容了許多,因為無稽嘛。
忽然想聊聊「哪吒之魔童降世」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