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種奇特的廣東人生物鐘迫使我在電視機大結局晚看完了大結局,即使槍版早在五天前就出完了。我之前說林肯的劇是文人劇,有點像許鞍華那個路數,不是沒有道理的。大結局大段大段對白,讨論婚姻是否兩位一體,愛情是否需要距離,如何面對喪子之痛,友情與愛情是什麼關系……連《生命不可承受之輕》都搬出來作為橋段。

把這些放到主要受衆是師奶的tvb,也是對收視沒有期望。

第十九集通過潘悅的視角去講述修複。很難不讓人聯想到賺盡口碑的第四集,用叉燒悅的視角去審視離婚。《婚後事》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命題就是講家庭創傷的延續。如何延續?通過潘悅的視角告訴你,破碎的婚姻對孩童帶來的創傷,就是不幸的延續。羅生門的模式去講愛情并不罕見,甚至歌仔都有唱。但加入孩童的視角,一下子把可講的内容拓展了。而修補則是在長大後叉燒悅對自己父母的呵斥下完成,形成了一個圓。雖然是老土的love heals everything,看完還是蠻觸動。

我自己心頭好還有第六和第七集,從男女視角分别講述出軌。兩個視角下一邊補充細節,一邊講述差異。男人看到了情欲,女人看到了真愛。而窩囊流浪文學講師和文藝女青年這個設定,又像極《男人四十》。關鍵是,家嫂風情萬種,也拍得住當年的林嘉欣啊!

《婚後事》幕後也頗為有趣。這是一部“夫妻檔劇”,監制和編審是兩公婆。恰巧,劇中也有一對小情侶,職業分别是導演和編劇。

驚詫于這個細節,看完十六集我搜了林肯的訪問,結果把細節全對應上了,兩人拍拖三月閃婚,沒得到父母祝福,育有一女,妻子毒舌,丈夫貪玩…..當時頗為自喜,遂發至豆瓣小組,竟然還得到了監制回複。

...

結果結局看下來,其實兩公婆早有預謀,還加了一個他們度橋《婚後事》的片段,算是大放狗糧了。

...

本劇并不是沒有瑕疵,十二集伊始,節奏基本崩壞,主題蓋過了表現(十六集還行)。但總體我還是buy的。大概我是林肯受衆?好久沒寫長評,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