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看了一部紀錄片一樣,特别有質感。本來以為是長鏡頭比較多,結果說是一鏡到底,視角的變換很有趣,鏡頭很有存在感,帶着我們在警局裡各個房間穿梭,看不同人的表情,每個人好像都很有故事,自然到,感覺大家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經曆。
由于很早給出答案,所以一直帶着全知視角去看傑米,更多的是對案件動機和經過的關心。但是第三集感覺是回歸到了人本身,一直在強調,你的理解。我們由他的講述了解他本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評判。
傑米突然的爆發以及講述過程中時不時的抽離,總讓人感到害怕。13歲,現在的小孩遠不是我們想象的單純。咨詢時的博弈,以及結束時短暫的崩潰,還是很受震撼。雖然咨詢師一次又一次的主動拉進座位距離,但是感覺主動權已經慢慢的移交,演的真好。傑米最後也是執着于“你是否喜歡我”,有種習得性無助的感覺,脆弱但不能暴露,屬于青春期的認知。
當身體發育跟不上認知發展的時候,會氣憤,會困惑,可惜這個階段學校沒有幫助到孩子,家長也以為“隻要待在房間裡,即使不交流也不會犯錯”。
故事人物是流動的而不是僵硬的。從緊張的抓捕到審問流程,心理評估的長對話,再到最後傑米一家人的崩潰又互相支撐,節奏都特别好。前兩集看到作為警察的工作态度和責任壓力,喜歡女警察的表演,打工人都很讨厭上班啊哈哈。不得不說這個學校簡直太亂了,無法想象的存在。
最感動的還是最後,父親痛哭,給兒子的玩偶蓋上被子。父母的苦思冥想以及忏悔,在錯誤發生後顯得蒼白又無力,但沒有立場可以指責。
傑米的自述補全了事情的大部分,也讓大家意識到青少年的惡并不是小事,他們極速更新的世界,她們所受的牢籠,都應該被關注,教育不能流于表面,大概有提到三次好老師,傑米喜歡的曆史老師,女警察的美術老師,傑米父母的地理老師,正是說明了好的教育會影響很久遠。
混沌彷徨時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