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隻是想知道,他們到底是怎麼開始的。現在我知道了,很多事情不知不覺就來了。

—《花樣年華》

...

因為情人節這次重映,我又翻看了《花樣年華》的諸多影評。

從導演訪談錄裡墨鏡提到的懸疑複仇,到知乎問答裡影迷逐幀解讀的偉仔眼神,似乎故事的開始真的指向了周慕雲的報複。

而我,不想接受這個觀點。

家具店售賣的書櫃,買回家放鞋都可以。

一部電影拍完,主創的任務就結束了。

每一個觀衆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自己的理解,從中得到的收獲與感動也就有所不同。

...

這一篇,我想說愛的開始……

蘇麗珍,其實是一個清醒的女人,也是一個深愛着丈夫的妻子。

她當然知道花心的男人是怎樣的,老闆情人的秘密她一清二楚。老闆領帶的顔色她一眼分辨。

她知道一個出軌的男人怎樣周旋于情人與妻子之間,偷情時間的安排、情人禮物的贈予,身為秘書,她已經完全了解偷情故事中男人所能做的所有事。

婚姻不可靠,成人世界的陰暗她明白。

即便是這樣,她依然深愛着自己的丈夫。

租戶和房東們閑暇時的麻将娛樂,她淺笑着陪在丈夫身邊。她并不喜歡麻将,她喜歡的是追報紙上的武俠小說。

清晨上班時的離别,已站在門外的蘇麗珍笑着跟丈夫說再見,忍不住又進門親吻丈夫。

如果已經到了七年之癢,一個妻子不會這樣。

...

電影開始時的周慕雲愛自己的妻子嗎?

未必。

妻子抱怨周慕雲很久沒有出去旅行了,而當周慕雲向上司請假這場戲裡,請假的時候已經過了下班點他還沒有準備回去。

朋友阿炳戲笑說幸虧你老婆是個大美人,周慕雲回:你以為我是你?

也許是兩性之間的差别,蘇麗珍上班前的一個甜甜的吻,一名在外已深知成人俗世規則,仍對丈夫保有愛意的妻子形象就立住了。

而周慕雲這裡,類似的畫面沒有。

這也為周慕雲蘇麗珍二人之後的交集,打下一個基礎,就是夫妻之間愛意更淡的周慕雲屬于一次次感情升溫者。

...

《花樣年華》講述了兩段婚外情,為減弱主角的負罪感,将二人的處境置于雙方情侶出軌在先,這樣就避免了像《廊橋遺夢》所帶來的争議。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偷情也是情,孽緣也是緣,那陳先生與周太太的開始始于何時?結局又是如何?

電影中沒說,陳先生周太太成了故事的背景闆。

也許是源于陳先生從日本帶來的電飯煲,畢竟電飯煲帶回來是交在周太太手上的。

故事總歸開始于相遇,無論是現實還是網戀,都是一種遇見。

陳先生的工作經常往返于日本,見多識廣。

周太太的工作是在酒店,每天也是人來人往。

而辦公室裡的蘇麗珍和周慕雲卻并非如此,每日困在小小的房間裡,日常接觸的都是常年同事。

兩對夫妻的社交世界不一樣。

也許陳先生和周太太的開始就源于一個外面的新聞,或者一個可笑的住客,不斷的分享不斷的交談,婚外情發生了。

他們的結局,大概率是周慕雲夫婦離婚了,但蘇麗珍夫婦沒有。曾經的陳生周太依然藕斷絲連或者早已相忘于江湖……

...

周慕雲蘇麗珍是何時愛上對方的呢?

兩人結為夫妻或是露水情緣,總會有個緣由。

因為性。

因為财。

因為本身夫妻關系不好,在外得到安慰,關乎情。

總要帶着一個目的,或者開始于某個契機。

書,也許是周慕雲蘇麗珍能找到共同語言的緣由。

如果沒有各自情侶的背叛,也許他們可能也會成為朋友。

從前那種上海老弄堂或者說城中村,我住過。

一個一個的隔間,隻有一間可以居住。

無所謂客廳還是卧室,廚房衛生間共用,一點也不隔音,半夜說個話隔壁都能聽到。

不過現代社會鄰裡之間的關系疏遠了,娛樂方式也多,不像電影中的六十年代,除了報紙和麻将,别無其他。那樣的環境鄰裡之間更容易接觸了。

...

他們在共同的興趣裡,像兩隻飛鳥在同一片天空翺翔。

茶逢知己一盞香,從搬家搬錯的書到報紙連載的武俠小說,至少周蘇二人初次相識的印象就是很投緣的。

發乎情止乎禮,雖然周蘇二人還未到這種程度,但顯然彬彬有禮的客套之下,住着兩個被社會規則束縛的人。

如此相近的住處,如果發現不了對方一樣的領帶與包,夫妻之間就真的咫尺天涯了。

何況前文早已鋪墊過蘇麗珍一眼看穿老闆領帶顔色的情節。

于是因着尋找伴侶出軌,周蘇二人才第一次有機會單獨的坐在一起,這裡才是這段情緣真正的開始。

...

知道了真相,蘇麗珍還想眼見為實。她去了周慕雲的家與周太太對話之後,一個躲在洗手間無聲痛哭。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蘇麗珍不允許這樣的事情暴露在衆人面前。

如果在周家門口,她一步進去再無挽回的餘地。而她,給彼此保留了一點點的臉面。

蘇麗珍一人在家仍不願跟衆人一起用餐,她有獨屬于自我的世界,看書與麻将一動一靜,她并不想并不喜歡融入到這煙火氣十足的社會裡,可是自己的社會階層又不得不讓自己住在這樣的一個環境裡。

王家衛、杜可風、李屏賓、張叔平極盡視聽之手段,将蘇麗珍獨自買飯的場景拍的無比絢麗。

下班後的蘇麗珍,一身的裝扮依舊那麼風姿綽約。她是一個對生活有要求有品味的人。

她的談吐優雅舉止得體,這樣的外表包裹下的人是絕不會做出手撕小三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戲碼的。

她不肯踏出那一步,連哭都不敢大聲。

在這個電影故事裡,她是最令人心疼的一個。

蘇麗珍去周家這一個情節,其實是在提醒出軌的陳先生周太太二人,如果兩人懸崖勒馬不再一起,以蘇麗珍的性格,這件事就此翻篇不會再提。

可惜,沒有……

合歡桃核終堪恨,裡許元來别有人。

...

周慕雲沒有挽留過。

也許男性女性處理這種事有着性别上的不同。傷心是有的,遇到這樣的事,誰能不傷心?

小巷裡的若有所思、沉默、香煙,是他唯一的回應。

周慕雲蘇麗珍都沒有去問過各自的伴侶,這是不是真的,以後應該怎麼辦?

兩人隻是不斷的角色扮演,不斷的為伴侶找借口。

隻是誰主動,還有那麼重要嗎?

不重要。

一個人永遠不能體驗世界上所有的情感,一部電影也不能拍盡世間所有的悲歡。

當你随着年齡增長、閱曆增加,你慢慢的就會發現太多的故事永遠都有着你無法理解的一面。

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去斥責很容易,也很危險。因為此刻的你能站在那裡,未必是你自我道德意識高,很可能僅僅是你還沒有經曆過考驗。

按照普世價值觀來看,陳先生周太太當然是做錯了,他們是加害者一方,傷害了彼此的家庭。

按照局中人來看,他們總會為自己找到偷情的理由,雖然這個理由在别人看來站不住腳,他們卻很能深信不疑。

...

在茫茫人海中,在電影編織的這個故事裡,兩個受傷的人在知道真相的那一刻,才真正有了彼此接近的機會。

同病相憐,隻有兩個受傷的心才能感知對方的痛苦。

這種獨屬于兩人的秘密比兩人共同的興趣能引發情感的碰撞還要劇烈。

共同興趣裡所有的東西都可以跟第三個人分享,唯獨秘密不可以。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周蘇二人能夠緊密聯系的核心是隻有彼此才能感知到的痛苦。

當陳先生周太太同赴日本偷歡,周慕雲蘇麗珍兩人之間的情感才漸漸開始升溫。

日本的兩人離開越久,周慕雲蘇麗珍的聯系就會越密切。

“今天你打電話到我公司了?”

“我想聽聽你的聲音”

“今天你怎麼沒打電話給我?”

“以後你也不要再打了”

兩個人開始産生情愫,可以是喜歡對方的聲音,可以是喜歡對方的才華,甚至可以是喜歡對方頭發的味道,總之當你喜歡上一個人,就總能找到令你迷戀的地方。

而如果兩個人都有感覺的時候,就不會再那麼溫文爾雅客客氣氣,那個有時會耍小性子的人也許隻是在你面前卸下僞裝。

這樣的對話,當然不會出現在初相識的時間。

...

二人被困周家,一夜無事。

美好的情緣也好,不倫之戀也罷,狗血的現代包養或者性放縱下的一夜情,上床幾乎是所有能指向的最多結局。

二人共處的那一夜,無事。

既沒有想着報複對方放縱一夜,也沒到你侬我侬水到渠成的程度。

如果有心,此刻已是終章了。

2046

那個無數影迷耳熟能詳的房間号碼。

蘇麗珍徘徊徘徊徘徊不定。

周慕雲等待等待等待不安。

“我們和他們不一樣”,蘇麗珍依然不敢面對心中已經漸漸産生的情愫。

不是對婚姻還抱有希望,也不是對未來沒有盼望,也許隻是沖不破那個年代帶給心靈的枷鎖。

隻是,管住自己的行為很容易,管住自己的内心很難……

...

如果是我來寫故事的結局是什麼?

兩人各自離婚,然後繼續柴米油鹽醬醋茶的人間煙火?

極少有人會寫平淡的婚後生活,每個創作者的内心如果沒有激情,是寫不出好的作品的。

婚後生活的感情表達非常不容易,那些偉大的愛情電影幾乎都不會表現美滿,隻有破碎、遺憾才能停留在心裡很久。

如同在這個世界生活的每一個人,都對眼前的幸福麻木不知……

情起了,落在哪裡?

現在想想第三篇《花樣年華》的主題,就是這一句了—

《花樣年華》3:别離的痛苦,遠勝于從未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