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煥羽》撲了。文雅點:市場受冷遇。
難以想象在長劇市場下行的今天,還會拍出這種雜糅體。
之所以電影大師的新現實主義作品能跨越時空,是因為大師是開路者。
(近)新人導演模仿大師叙事節奏拍現實主義電視劇,那是純燒錢。
《煥羽》,是一部适合研究電影導演轉電視劇導演失敗的典型案例。

(1) 題材、劇情定位不清晰,沒有明确的受衆群體
(2) 宣發受限,方向有誤
(3) 導演叙事方式不符合長劇市場主流
(4) 全片情緒壓抑,觀衆得不到情緒價值
(5) 青年演員塑造角色相對扁平,無法處理面部特寫長鏡頭
(6) 編劇、剪輯、燈光、妝造等幕後團隊零碎小記(不重要,可略過)
補充内容(推薦導演、演員團隊閱讀):
①導演如何在保留自己風格的同時,提升作品吸引力?
②《煥羽》更像是張婧儀對現實主義題材的挑戰,有哪些方面值得演員繼續學習和努力?
③《煥羽》原著和劇版在題材、劇情上的差異

·電視劇:雖宣發方向為青春現偶,但電視劇偏現實主義,主線走的是喬白羽死亡和家庭矛盾,感情線、高考線淪為主線配菜,缺乏層次遞進感。
由于改編劇情重點的偏離,導緻電視劇和原著之間出現了題材和劇情上的異化:青春小說《煥羽》變成了偏現實主義的電視劇《煥羽》。

電影是現實的漸近線。電影創作中,許多大導尊崇着新現實主義影片的叙事模式:
它是生活中的各個具體時刻無主次輕重之分的串聯”,意為不刻意營造戲劇沖突,不人為塑造生活,而是截取最真實的生活片段表現在電影之中……

尤其在快節奏盛行的今天,如何在保留自己風格的同時,還要抓住觀衆的眼球,是每個導演和創作者需要關注的議題。電視劇不是小衆電影創作,它是大衆藝術,如果沒有辦法證明自己的能力、審美和創作水平,為什麼要砸錢給你去搞小衆藝術創作呢?(對導演創作的個人建議放在補充内容①裡,歡迎閱讀~)
(4) 全片情緒壓抑,觀衆得不到情緒價值
在電視劇《煥羽》中,除了壓抑和沉重,觀衆很難看到其他感情色彩:除了姐姐死亡給喬家帶來的陰霾,母親的抑郁高壓,父親的窩囊頹喪,南喬村的重男輕女,伯父伯母的自私自利,男主“天崩式”開局的霸淩冷漠,全體同學的霸淩孤立,王沐沐家的家暴、酗酒,囊空如洗還要承擔王父的巨額醫療費,街坊鄰居的閑言碎語……在《煥羽》中,觀衆很難獲得積極、正向的情緒價值。

犯罪,是沉重和令人憤怒的,為了不停調動觀衆情緒的轉換,《無盡》的編劇團隊還會适時加入诙諧幽默的劇情,營造輕松搞笑的氛圍。

如果一部劇,導演叙事寡淡,劇情剪輯因删減變得不連貫,濾鏡灰白慘淡,服化道也勾不起讨論欲,那還能怎麼拯救這部劇?隻能是演員超出及格分的發揮和演繹。(雖然我也不認為觀衆有興趣會花23集的時間去看演員的個人表演秀)
看完全劇,我對張婧儀飾演的喬青羽的解讀是:她是壓抑的,青羽内心的沉重遠遠大于情緒的外放,所以我們很難在喬青羽的臉龐上看到太多的情緒(抑郁軀體化)。

② 第二場是在喬青羽在南喬村被逼跪祠堂,李芳好趕來護犢子又重回寰州家後,重度抑郁的李芳好此時的壓抑已經到了極點:明明在切一顆完好的蘋果,李芳好卻淚流滿面。

說這麼多,我已把《煥羽》看作是現實主義題材,所以對青年演員的要求并不止于偶像劇的表演水平。年輕演員在現實題材的演繹中,因為生活經驗的缺乏,對普通人缺少觀察和代入,表演會缺少落地性、生活化的表達技巧。(《煥羽》中暴露的演技缺陷是原生态、系統性的,演員團隊可以參考下下文補充内容②的表演建議)
同時,我也需要向觀衆指出劇版喬青羽人設的删改。原著中,喬青羽最突出的品質是大膽和勇氣,她是叛逆、尖銳、勇敢的,甚至有點腹黑與刻薄。這幾種品質,恰起需要多角度劇情的支撐。
在劇版《煥羽》中,部分劇情、台詞進行了修改和删減,導緻喬青羽的性格支撐也相對有所減弱:
【劇情修改/删減】
1.原著喬青羽的大膽,從古樟樹上縱身躍入大運河就開始引述。→劇内改成為了姐姐的筆記本縱身躍入“危險系數”相對較低的遊泳池中。

其實,《煥羽》原著并不是我鐘愛的那類小說風格。但它最吸引我的點,是作者薔嶼的地域性寫作。這種地域性描寫,讓我将喬青羽和現實裡的一位朋友重合在了一起,她和原著裡的喬青羽出生在同個地方,也在父母高壓下長大,選擇了父母想要的大學——這種地域性描寫讓作為讀者的我非常有代入感。
所以我的想法是:導演如果想保留自己的創作風格,可以嘗試下電視劇“地域性創作”。
地域性創作的意思是:“地域性強調此一地理空間所體現的曆史、人文和文化的獨特性,與其他地理空間所體現的獨特性之間的差異。因而,地域性必定要以關注人類曆史、人文和文化傳統之獨特性與差異性為中心。”

但是劉紫薇導演對泉州的人文、風景并沒有多加描寫,長鏡頭多為“海浪翻卷”下的礁石與燈塔,礁石與燈塔在各沿海地區實際十分常見,所以劇版《煥羽》的地域性描寫并不足以和其他劇形成差異性。

蟳埔女、惠安女,她們的名字其實就是“喬白羽”。泉州這座城市有非常多值得拍攝的傳統文化和人文風情,紫薇導演在作品中沒有呈現,我覺得非常可惜。

近年在研究一些導演作品的時候,我也同樣發現了這類劇本不足、城市風情來湊的“偷懶”創作模式。在前期精心選景、後期注重打光的疊合作用之下,拍攝效果的确可以掩蓋劇情上的不足。
所以我希望紫薇導演在未來作品的創作中,既能保持自己的初心,也繼續提高對鏡頭畫面的審美,并用女性視角不斷挖掘現實背後更多深層次的故事。
補充内容②:《煥羽》更像是張婧儀對現實主義題材的挑戰,有哪些方面值得演員繼續學習和努力?
1. 演員線路、角色類型的選擇
張婧儀的幕後團隊需要再确認下:小張接下來是走流量路線,還是重表演的青衣路線?兩手抓、平均主義,容易陷入和《煥羽》同樣的境地。如果還處于拓展觀衆認知度的階段,請謹慎選擇現實主義題材。
長劇市場下行期,觀衆對現實、苦難題材劇本完成度要求非常高,如果對劇本無把握,請謹慎選擇。劇本不足,太吃演員表演和觀衆信任度。且現實題材對演員表演技巧的要求>演員的共情體驗能力,而張婧儀在表演上共情體驗能力遠高于表演技巧。小張入行較晚,在生活化表演上,無論是經驗還是技巧相較于老戲骨還較為稚嫩,如果沒有完全的準備和信心,出演現實題材會降低觀衆對演員演技的信任度。
人生進入26歲,小張已擁有多個“青春疼痛”代表性角色。所以我們也希望更多性格類型的角色加入小張的人生旅程。

比如說在拍攝喬青羽受霸淩時,我看到小張表達的更多是倒黴、壓抑、委屈,但是其實對于刺頭喬青羽來說,這一段劇情完全可以體現青羽不同的個性,比如:吃驚——憤怒——侵略性(對視的眼神)來體現喬青羽的銳利。在時尚活動中,我們看到小張非常多 “侵略性”的表達,然而在劇作中,小張将自己的眼神戲優勢并沒有發揮出來。或許張婧儀是一個排斥“做作”技巧性表達的人,但是在長鏡頭面部特寫中,觀衆需要一種微表情的轉折差異感,或者是更為細膩的微表情處理,去思考人物的性格和動機。

《煥羽》不應該是張婧儀對粉絲的禮物,更是一部給自己的禮物。這是一部值得演員和團隊反複觀摩的作品,在極短時間進組、準備不充分的情況下,喬青羽的演繹可以說是原生态、系統性暴露缺點的。作為低精力、體驗共情派表演者,無縫進組帶來的是演員對生活嗅覺的退化,而生活體驗對于演員創作來說太重要了。

如果短時間内線下無法系統性的學習台詞和改變自己的發聲習慣,線上配音教學、腹式呼吸、丹田發聲、去喉音練習等,都可以加入每日routine讓自己的台詞更加生活化。
現實題材非常吃演員的台詞功底,如果後續要涉足現實、懸疑題材,台詞能力的提升亟不可待。
補充内容③:《煥羽》原著和劇版在題材、劇情上的差異
1. 題材差異及矛盾
青春和現實,在我眼裡是融合難度較大的兩種題材:
·青春題材是輕盈的,此類題材大多聚焦于友情、愛情和親情,它的固有受衆追求愉悅、輕松和朝氣蓬勃;
·現實題材是沉重、深刻的,關注現實議題和懸疑題材的觀衆也是市面上最挑剔的群體,如果劇情對社會現象沒有深入揭露和思考,“雁過無痕”式的拍攝隻會留下“蹭熱度”的觀劇體驗,引發觀衆反感。
同時未成年人複仇權力的限制,也為青春和現實題材的融合埋下了失敗隐患。

② 女主個人成長線的删減與修改
原著中,喬青羽是個刺頭。她最大的性格底色大膽、叛逆、尖銳和勇敢,甚至帶有腹黑與刻薄。
在大膽、叛逆、尖銳等性格的塑造上,原著用了非常多的筆墨:
1)喬青羽反抗學妹霸淩,對學妹死纏爛打,把學妹暗戀明盛的事實在班主任面前捅了出來。少女心事被透,學妹又羞又臊,半社死。【劇版改成和王沐沐将霸淩同學反關在廁所裡。】
2)喬青羽要爬下古樟樹,而明盛擋在了去路的唯一落腳點,比起懇求明盛,喬青羽的選擇是從古樟上直接跳入古運河中。【劇版改成青羽為了拿回姐姐的筆記本,縱身躍入泳池中】。
3)哪怕北大希望渺茫,父母強力要求她讀金融系的高壓下,喬青羽還是選擇了為自己的人生和理想放手一搏——參加全國作文大賽,去沖擊北大。【劇版直接改成向父母妥協,報讀“江州大學金融系”。】
所以喬青羽的勇氣,不僅僅是撕下大家族虛僞臉面的尖銳,更是從古樟樹上跳入運河的大膽;是李芳好高壓下,為了自己内心的火焰,向中國最高等學府叩門的銳氣。在劇版改編中,這種銳氣被減淡了三分,多了懂事、妥協和溫和。

④ 配角人設和劇情差異
1) 配角人設差異
為何劇版《煥羽》讓觀衆體感壓抑,有一個原因是——幾乎所有的路人配角都是霸淩者。
然而原著中中性配角占半,比如青羽的同桌蔣念,幾乎一直在言語和行動上支持喬青羽;明盛的表哥明岱對于青羽揭露喬勁睿的做法雖感到擔憂,但作為陌生人,仍給予了青羽行動上的支持,并贊賞她的勇氣。
2) 明盛父母關系的差異
劇版《煥羽》中,明盛父母離婚,父子不和;原著對明盛父母的筆墨,着重在社會地位、經濟關系上。劇版明盛父母的關系設定,其實也暴露出三個對照組家庭矛盾的同質化——父母感情的缺失,從而導緻主角團三人的家庭不幸:①喬陸生、李芳好實際早因重男輕女,暗流湧動中夾雜着“鬧離婚”的情緒;②溫求新、明郁離婚多年,父母身份缺失;③王沐沐因父親投資失敗,每日家暴和酗酒,父母感情不和。同質化的設定,也讓觀衆感到疲乏。
3) 無主線聯系的劇情增加
為人所诟病的明盛父母感情戲,對劇情推動毫無作用,原著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