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喜歡黑白電影 有複古的味道.
原來意大利????????以前是禁止????離婚的啊 我這麼地孤陋寡聞 這麼地不了解意大利史 我都不知道????♀️.
看完電影 我對愛情的看法更消極了 之前看到的記憶深刻的一句話——“愛意産生 多是女方漂亮” 又在我腦子????裡閃現.并且我對婚姻這種男女綁定的形式更加失望了 甚至覺得結婚形式已經不适合現代社會.結婚的好處到底是什麼? 現代社會和電影裡呈現的時代不也是一樣嘛 現在這麼高的離婚成本和這麼大的社會壓力導緻很多人不敢結婚.我覺得那些走入婚姻的人要麼就是腦子????不清楚 根本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的人 要麼就是認清了婚姻的本質但是還是自願走入婚姻的真的很勇敢的人.當然 我不屬于這兩類人.
我開始很不理解女主女兒為什麼看到父母的婚姻現狀還要執意結婚 我看到父母“失敗”的婚姻後我就不願意結婚 為什麼女主會做出和我完全不同的選擇?但是後來我想想又覺得很合理 因為很多東西都是代代相傳的吧 一代一代總覺得能改變 總覺得下一代的命運會比上一代好 其實根本不會變 男權體制不變 絕不可能變 曆史就是這麼驚人的相似 就是這樣驚人的循環往複.我想這也是導演把結尾設為女性選票而非成功跟着另一個男人私奔的原因吧 導演也看到了男人傷害女人????隻是表現 而體制才是病根.永遠不要把自己的命運托付給一個男人???? 我想 就算女主最後成功和那個男人逃走也不會真正自由的吧.
我一直覺得女權社會 母女關系是非常可悲的.和《出走的決心》一樣 這部電影裡的母女關系也表現出 母女互相虧欠又互相救贖的狀态 呼應了現在“girls help girls”的口号.
男主每次“家暴”(準确來說是故意傷害)以後都拿“你知道的 我以前打過兩次仗”當借口 每次看這種男方做了錯事 像施暴 出軌等等後忏悔的故事 我都會想到餘華的話——“他會求你,他甚至會下跪,他還會打自己的耳光,你都不要心軟 他會一次次的發誓 男人最喜歡發誓 他們的誓言和狗叫沒有什麼兩樣 你都不要相信”以前我總覺得人都有好有壞啊 世界上是會有很好的男生的啊 可能是我經曆了一些事情 身邊的男生基本上都給我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我好像也對男性的态度很消極了 我現在好像明白樂樂說的“男的都很惡臭啊 不知道有什麼可愛的”這句話的含義了 男權社會95%的男性都會有男權劣根性 确實沒什麼可愛.
影片裡把故意傷害轉化為舞蹈形式的片段被廣泛讨論 有些人說是在美化“家暴” 也有人說和《好東西》一樣 女性導演很擅長用輕盈的方式呈現沉重的事實.我更傾向後者 首先 電影是很明确的女性向和女權主義電影 美化“家暴”肯定不是導演的本意.其次 我之前看到一則說法:“傳統“家暴”叙事是在消解受害者的反抗勇氣” 它還類比了中國????????抗戰 說:“我們都知道日本鬼子很兇殘 中國人民受到深深的傷害 但是我們從來沒有覺得自己打不過他們 就是因為在一些抗日神劇當中 沒有着重細緻的描寫此類日軍暴行 反而着重描寫中國人的智慧和勇氣 把日本????????人塑造成很蠢的樣子.我們憤怒 但我們不會那麼恐懼.”我很贊成這種說法.
有的人覺得女主長期受到傷害還對丈夫抱有幻想很蠢 但我非常理解她 我何嘗不是一樣 人有時候陷入到一種自閉 一種困境和局限中去 就很難參透一些别人看來理所當然 簡單易懂的道理.當超脫出來的時候 真的會有那種被拍醒了突然頓悟的感覺.我覺得世界上的人尤其是東亞人都應該學會愛自己 我也是最近才慢慢學會愛自己 學會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 為自己而活 不為别人而活.之前看到一句話:“你的心理健康 比你的工作重要 比他人的看法重要 比家人的心情重要 如果說 照顧自己的情緒 意味着他人短暫的失望???? 那就坦然地讓他們失望去吧 不要和他人一起欺負自己 你内心的平靜才是最重要.”這句話對我影響很大 我想 這也是《出走的決心》裡女主執意要出走以及這部電影裡女主最終選擇逃跑和參與投票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