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o一下對《從21世紀安全撤離》的一些技術性觀察,從畫幅、媒介模拟、媒介戲仿、媒介自反、打光、剪輯六個方面來說,不知道能不能好好寫一篇影評,反正最近不想難為自己。
說起來大字報的玩法90年代就流行過了,我感覺21世紀的玩法更傾向于彈幕,群衆+什麼都知道,非常像小破站的特效彈幕,以前EVA或者《絕望先生》的文字是獨立于畫面給人造成視覺沖擊,而21世紀裡,配字總是跟着畫面刺激、聲音刺激一起,呈現出“視+聽+字”三種刺激迸發的,令人目不暇接,大腦過載的充盈感,說不定“大字報”或者“彈幕”風格再發展下去,《視與聽》雜志就得改名《視與聽與字》。
PS:關于字幕以及彈幕,有專門的論文研究過,它不是圖像,大腦在處理聲音,畫面,文字時,運用了三個不同的腦區,這個倒不用過多解釋,反正大家都懂,即使在完全聽得懂的情況下,現在的人脫離了字幕已經沒法正常看視頻了。

...

...

????畫幅
1️⃣1999年,4:3畫幅
2019年主要有兩種,
2️⃣戀愛場景和友誼場景(忘了幾比幾,可能是2.35:1):普通寬熒幕,中文字幕遮擋了畫面。
3️⃣反派登場(又忘了幾比幾):搶功領導和PPT新品發布會,好萊塢商業片科幻片常用寬熒幕,中文字幕字幕不遮擋畫面。突出反派的“高大上”和“壓迫感”。
4️⃣頭戴螺旋槳(戲仿南方公園)和模拟播出故障以及結局,16:9畫幅,現代電視常用寬比。

????媒介模拟
4:3畫幅中,1999的畫面年切了角邊,是鈍角,老電影不切角邊,是直角,家庭影像的DV也是不切角的,依舊是電視機和DV,黑白電影時期播放器,三種媒介的區别。
情景喜劇+京海TV,美術布景+濾鏡

????媒介戲仿
整個片子的風格是建立在對日漫媒介風格戲仿的基礎之上的,各個大招和武打沖擊都有非實拍的手繪或者動畫繪特效,以及EVA,絕望老師,化物語,那種大字報,快剪中放面包時,配字“加熱”,爆米花爆炸時,配字“膨脹”。

????媒介自反
實在不願意叫打破第四面牆因為是傳承戲劇的說法,很土,媒介自反的叫法更能體現媒介的自我指涉,讓觀衆意識到媒介自身的存在,眼前的一切都不過是花招。
因為整個片子90%都是蒙太奇快剪,到了最後女主就說“what a useless montage”,那段蒙太奇恰好又是在戲仿日漫中,主角迎戰boss之前的“升級苦練”“閉關訓練”。
在忙大姐的段落,大字報從袖套上的“群衆”延伸到了虛拟的“什麼都知道”,字幕裡的自行車被誠勇拿起來把玩,虛與實的界限被打破。

忙大姐是一個抽象符号,觀衆日常生活經驗裡大概率有這麼個人,在心中有一個對于“熱心大媽”的想象,會按格式塔完形填空一樣将其補充完整,于是她不需要有正臉,正如幾原邦彥的動畫裡,路人甲永遠是無臉女或者無臉男。

????打光:1999年 自然光,日光,晴天,low key低反差(小清新風格,或者小妞電影典型用光),陰影少,因為1999年是主角們的鄉愁般的青春期,永遠明媚。
2019年,人工光,夜光,霓虹光,雨天,high key高反差(教父光)。用人工感和大面積黑色以及顔色大反差突出,肮髒,混亂,壓抑。

????剪輯:快剪,理性蒙太奇,畫面與畫面之間的撞擊,聲音+畫面+大字報,少量升格,大量降格,停幀再拍(爸爸蘇醒後父子特寫時),試與聽+抽象文字,三種刺激物,聲畫對立蒙太奇,比如車加速的聲效是馬的叫聲,女主打男主是馬裡奧的蘑菇音效,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