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刷了國師正名前的兩部紅彤彤的代表作,首部長篇 《紅高粱》和巅峰之作《大紅燈籠高高挂》,豆瓣上《活着》評分是張導最高的作品,但個人以為最能代表他本人的是 《大紅燈籠高高挂》,然後是 《紅高粱》。《活着》完全是照搬原著,誰導結果都差不多。

《紅高粱》是一壇農家土釀的紅色高粱酒,粗砺醇厚。新娘子緊閉的豐唇,轎夫汗珠滴落的粗壯軀體,關口随風起起落落的紅色高粱,戰鬥結束後如火爐般赤色的天空,無一不散發着濃厚的原始野性張力。無需什麼複雜的情節,電影濃重的色彩和情緒便會感染所有觀影人。

《大紅燈籠高高挂》則是一部隻有在中國社會摸爬滾打多年之後才能領會的電影,彼時老張已四十有一,年過不惑,自然心有戚戚。而兩年之前中國社會的動蕩,定然對張導的拍攝有着深遠的影響。他也許想在影片中對此說些什麼,但又不可能那麼直接的表達。而我們看到的則是頌蓮一個辍學女大學生的不甘心,梅珊的心死縱情,二太太的隐忍争鬥,大太太的心如死灰,老爺穩坐幕後坐山觀虎鬥,關鍵時刻迅速出手斬滅亂局,再娶五姨太。影片想說的也許隻有張導他自己才能完全厘清。

拍完此片和《活着》,竊以為張導看透了亘古不變的中國社會,也不想再争個高低長短,一心一意的拍上了商業片,老老實實掙錢、生葫蘆娃、坐享成名之後的榮華富貴。

心中對于張導出品影片的排名:燈籠比高粱要高那麼一丢丢,遠高于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