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難評分的一部電影。
滿分的題材和配樂,短短130分鐘将大和民族于物、于死亡的精神體現得淋漓盡緻。
但同時也是一部包袱較多,節奏較亂的電影,給人一種“想通過講故事說一個道理,可不小心贅述多了”的感覺。
全片的節奏并不是很連貫,能看出導演和編劇很想把生與死講清楚。可人生百味,想要烘托的情緒太多,有些台詞抛出便沒了下文,銜接也難免有些僵硬,更像是幾段“我想讓你困惑”、“我想讓你笑”、“我想讓你哭”的包袱,而非平淡地、簡練地叙述一個故事,觀衆看罷如夢初醒。
這些瑣碎的包袱讓電影不那麼風行水上,可考慮到這部片子的主題,這些小問題或許也可以被理解成故意設計,讓觀衆感受生的一地雞毛如何在死亡面前塵埃落定。實際上,這正是這部作品題材的滿分之處,台詞和情節即使不連貫也能被主題接住,畢竟人生就是左一句右一句,沒有什麼不可以被歸納到生與死的範疇。
說實話,觀影結束後,留給我最深印象的并非情節,而是配樂。我無法回憶起男主為哪些人納棺、這些人是什麼出場順序、又是怎樣影響了男主,可在聽到主題曲時,眼前總會浮現出逆流而上的鲑魚、何去何從的鳥兒、生機勃勃的草地、為孕妻拉大提琴的丈夫,黑白照片上清晰的笑容,還有熊熊燃燒的火焰。
一曲終了,突然意識到眼淚也是有溫度的,突然很想去觸摸自己的肌膚、去擁抱、去躺在草地上、去看藍天上飛過的鳥兒、去奢望......活要好好活,死要好好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