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論,劇本的設計中還是能透露出來很多編劇的巧思,而且對應人物的呼應和故事線也非常飽滿,除了幾個bug和一些不太合理的橋段以及刻意“美化(美劇化)”的轉折,總體還是一部質量上乘的作品。

最出彩的莫過于幾位“影後”的表現。

首先來說很久沒出現在大衆視野裡的“鬼後”——李心潔。

最早認識她,是因為張艾嘉。曾一度認為自己是文青的我也是追了張艾嘉好幾年,從《20、30、40》到《念念》。李心潔給我的感覺一直是個溫柔,但是有力量的女性。這次的表演中,她依舊秉持着那股“勁兒”,而且每個動作和表情都十分精準,感覺非常走心,是全劇中唯一一個最貼合主題的角色,不僅坦蕩也“夠狠”。

這就要提到這部劇的第一個問題【壞人不夠壞,好人不夠狠】。作為一部“複仇”劇,從以前的自我化解,到現在的有仇必報。大部分人都在追求是爽,好人做多了,總得要“壞”一次吧。

但是從兩位主演【複活】了張士凱後,并沒有一個動作是真正出了惡氣,更多時候都是在試探,試探自己的下限。總給人一種不夠爽的感覺。那原因到底是什麼呢?是因為壞人也沒有很“壞”。

不得不說,張士凱的演員真的很帥,臉、身材甚至是表演的感覺,都像是一個即将從良的混混。并且從始至終沒有演出真正的【惡】,而劇中的【惡】全是劇情交代出來的。觀衆很難把對劇中這些少男少女身上發生的悲劇的直接痛感轉嫁到張士凱身上。因為他一半時間在被打,另一半時間在做X。

再來說說大衆“女神”——舒淇。

從前期《玻璃樽》中的少女到《聶隐娘》中的刺客,她的轉變有目共睹。幾個大獎的加身,也讓她在演技上得到了大家的認可。但是這一次,怎麼感覺她不會“演”了?

對比李心潔的角色,她的角色設定就是一個“沒有主見”,容易服軟,同理心極強的母親。但是通過劇情的推進,人物的成長,逐漸開始有計謀,有主見,能下狠手,到最後的扳回這局。

可是前半段舒淇的表演一直有一種不在劇裡的感覺,加上賈靜雯的出現,前期一直給我一種,李心潔在演複仇戲,賈靜雯在演律政戲,舒淇在演家庭戲的感覺。這個感覺一直到【決裂日】的到來,這個角色應該要硬氣起來的時候,她才感覺恢複到了這部劇的圖層。

其實仔細分析一下,我覺得最大的問題并不是角色的問題,是舒淇前半段演的問題。雖然角色有“牆頭草”的感覺,但是要做這麼大的一件事,她可以下不去手,或者反應的不夠快,但是不可以像個小女生一樣尖叫和逃避。她應該同樣心裡很沉重,家裡家外這麼多事都要自己操心,同時又要幹一個常人都不敢做的事,她應該更加矛盾才對。但是她前期真的太平了。

接下來真的要說到“律政俏佳人”——賈靜雯了。

其實看完整部劇,我都覺得賈靜雯應該跟鐘欣淩放到第二頁演員表。出場時間和戲份明顯沒有另外兩位母親多。但是不得不說,這個角色是整部劇裡【最真實】的角色。所有的動機,所有的想法,都非常冷靜且快速。可以說,很多時候賈靜雯的出場,可以把有點走歪的故事扭正回來。

當然,這個角色也是賈靜雯的舒适區了,不讓人出戲,同時也不得不說一句,真的好美!

既然說到了,那就一定要提新晉“影後”——鐘欣淩了。

太牛了!有什麼可說的!太牛了!任何戲,沒有一場,一個表情讓我出戲的。試問,誰不是看了那麼多台偶,看到這個大姐姐就開始笑的。但是整部《回魂計》,她的表演最有說服力,裝無辜的樣子,當壞人的狠勁,被刀紮時候的表情。我得天,我覺得今年最佳“反派”非她莫屬。(ps哪個天才想到給她設計一對紋眉,牛!)

最後要表揚一下四個小女生,怎麼這麼會演,看着真的很過瘾,台詞不出戲,肢體動作也不生疏,連微表情也很到位。真的未來可期!

最最後說一下題目中的另一個人——導演。

其實沒什麼可說的,就待在題目裡好了。很多時候完全不知道在幹什麼,很明顯一些橋段,一些劇情上的bug都是導演執導的有問題。

場面調度這些基本功就不說了。一些情節上的安排,時間線的梳理,大亂特亂。整部劇前半段時空要跨越幾年之間,往返于台北和班卡之間。通過導演精彩的剪輯和指導,全亂!還有一些多餘的表情鏡頭,和一些完全不需要的長鏡頭展示。我真的很遺憾這部劇的觀感,是影響這部劇在我心裡得高分的主要原因。

尤其是前5集。水時長這事我不反感,就當作鋪墊了。但是很多橋段加進來就感覺是導演突然想到,“我還會這麼一招,那就加進來吧。”“诶?某某部影視作品中,主角做完這件事,要給這麼個橋段,那我也加上吧。”全然不考慮是否與這部影片的劇情相适應。

還有前3集最精彩的密謀和實施部分,拍的好無語,一點感覺都沒有。沒有看主角團密謀的舒适感,也沒有實施計劃時候的爽感。兩個認識這麼多年的人,在大功即将告成的車上突然談起了對方的老公。。。

結局同樣很可惜,完全沒有給兩個主人公一點點放松的情節,整整一季又打又被打的,到最後也沒有一個稍微安心的鏡頭。即便是早就設計好有第2季,但是這一季複仇的兩個人也應該有點劇情上的獎賞。她倆一臉懵,我也一臉懵。

不過說回來,劇本還是ok的,演員也非常棒,期待第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