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粵語的“心水清”,是指表示明白事理,看事情很透徹,也可以指聰明。而在散文寫作中,關于理性的散文我們可以知道有梁衡、楊绛、楊绛、李首峰等名家,而這種心水分外清的,有着這樣睿智而看得通透的思辨寫作風格,在韓少功先生的最新理性散文集《人生忽然》才是最體現這一點的。

相對于一些市場為大家所熟知的大家而言,韓少功先生或許是你少關注的,但他的文學寫作生涯都是展現了一種新時代理性散文的思想者的本位和初心。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也評價“中國的文學界很少有思想家,但韓少功必列其中。”這自然會讓大家一定要看看他的那些理性散文了。

說到這本書之前,我們可以先了解一下作者的生平,他是湖南人,曾赴湖南汨羅縣插隊務農。1988年到海南,開始主編《海南紀實》雜志。其是海南省文聯名譽主席,作品曾獲法蘭西文學藝術騎士勳章、美國紐曼華語文學獎、魯迅文學獎等。而這本散文集是作者作為獨立個體,回應了時代之問,是中國當代文學的獨特存在,是新時代文學的标杆之作。

全書分三個專輯,分别是“讀大地”、“讀時代”、“讀自己”。如第一專輯就是作者對世界大地上發生的人和事,所見所聞而從其中的看出事件的本質做了理性的思辨看法的,如第一篇《守住秘密的舞蹈》,就寫到了拉美國家的貧民窟的神學,揭露了神父的狡猾,欺騙百姓的事實,“貧窮隻是傷害了你們的身體,你們的靈魂卻永遠是自由的”“有那麼一天,相信吧,你們也能飛往幸福的天堂”這也再次說明作者贊同了馬克思“宗教是人民精神上的鴉片”的說法。此外,作者也在這篇裡說到教皇保羅三世于1537年發布聖谕,意圖将歸化代替殺戮,可見宗教是為資産階級的殖民的暴行做低劣的掩飾所服務的。都是告訴我們那段拉美國家的黑暗曆史。

而在《渡口以及波希米亞》,就講到了人類的流浪者“波西米亞人”,将到了他們是自由、另類、性感、優雅、頹廢的文化符号。他們還是喜歡吉他、塗鴉、梵香、石木手鍊的流浪生活,釋放出這人類大地上民間神秘的野心。而這篇文章也是作于“布拉格之春”48周年紀念日,作者就以參加了瓦茨拉夫廣場的慶典,再次向我們中國國民展現了波希米亞文化。

而在《你好,加藤》一文,就通過一個生活在北京的日本人加藤的成長經曆,去展現了以加藤為代表的反戰人士,體現了覺悟的日本人對中國人有着愧疚和有負罪感的美好心靈。這種愧疚和負罪感就體現了小加藤當看到太陽旗便怒從心起,将小旗摔在地上,跳上去跺了兩腳。當然,作為心水清的理性散文作家,作者自然不會隻停留在這種少年時期的憤慨層面上。接着作者還談到了加藤長大後與作者的一番高談闊論,那就是關于中日人們八小時之外的生活,作者稱中國下班或者業餘會會跳秧歌舞等去舒緩身心,而加藤說日本人下班後都是壓抑的,因為他們不敢違抗上司,委屈和煩惱隻能一個人扛,于是就導緻男人下班愛喝酒發洩,并且發展為一種商業發洩模式,這樣的中日之别,充分體現了中國人達觀和懂生活的一面,也體現日本心理壓抑的一面。

而在《笛鳴香港》就寫到了作者理智地看出了國家是現代共同體的基本形式。這裡就舉了香港為例,既說到了國家對香港的付出,如人才輸入、股市資金輸入,廉價品輸入等,也說到了香港同胞對祖國的關切和擁護和愛戴,如汶川大地震後,香港的市民會在廣場高喊“四川加油”和“中國堅強”這就是中國内地和香港同胞共同愛護自己國家——中國的有力體現。也印證了國家是現代共同體的基本形式。

在《萬泉河雨季》一文,就以《紅色娘子軍》為線索,說到了去海南前的排練和演出之事,也說到了來到海南島,初來乍到苦心經營雜志的往事,其中就寫到了贊美海南妹子那紅色娘子軍的性子,如大方而熱烈,熱帶野生花卉般盡情綻放的特點。也寫出了海南妹子如馬來人種的臉型,透出熱帶妹子的剛烈和堅強。當然還有《重返雪峰山》《大視角下的小故鄉》對故土和大地的萬事萬物的精彩叙事。

來到第二輯就說到了關于知識與經濟、科技與價值、曆史與文化、中國與世界、鄉村與城市等轉型時期的深刻哲思。如在《知識,如何才是力量》就深入探讨了實踐存在多方面變味的情況。如實踐盲區、實踐窄道、實踐浮影都是應該注意的。這裡作者的觀點就是如霍金說的那樣“知識最大的敵人——不是無知而是地知識點額幻覺。”這中國傳統優秀文化中“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的另外一種說法。我們對待知識,要實事求是,這樣社會才會進步,這就是作者在知識方面給予我們的有意義的哲思。

而在《當機器人成立作家協會》一文中,就讨論到關于機器人寫作的問題。在作者辯證的思想中,對待機器人寫作的情況,有可取和不可取的情況。可取在于寫一些模範文是可取的,如現在有些新聞機構的簡單消息通稿就是靠機器人完成了,但不可取的寫作是在于那些文學的前沿探索而言,機器人寫作是總慢一步的,因此文學,還是讓人寫才有味道和實效性。

這裡值得注意的是,作者所列舉的論據是很有說服力的,如我們知道作者是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的譯者,對昆德拉的作品是耳熟能詳的,于是在說明機器人那些無關痛癢的寫作事例中,作者就舉了昆德拉另外一部作品《慶祝無意義》,去說明了那些小資社會存在的過剩的都市精英們一時話痨發作,以迷幻和意淫躲避現實,那樣的碎碎念内容自然可以用機器人來完成是可以取的。

而在《個人主義正在危害個人》中,則表明了作者集體主義的重要性,并稱個人主義對個人的危害迫在眉睫,實為重建群體關懷的重要議程。這就看出了極端個人主義對社會國家所帶來的危害,可謂是作者的一片憂國憂民的赤子之心。在《聚集:有關的生活及價值觀》就看到了作者虛榮終究是虛,華而不炫和惠而不奢的傳統生活觀,總會在曆史的坎坷中不時蘇醒的心水清的哲思。

而在《心靈之門》則是對文學無用論的有力反駁,铿锵有力之餘也有情有義,可謂是作者短悍而有理有據有血有肉的好文。因為文學不是謀生之術,而是一門心靈之學,不是一種職業,而是一種修養。在心靈與心靈互相靠近之際,永恒的文學就悄悄到場了,人類文學寶庫中所蘊藏的感動與美妙,就會成為你眼裡的新生之門。這樣理性文學哲思,是讀書人和每一個文藝青年都要好好體味的。

最後一專輯就是關于作者自己的生活随筆,如《長嶺記》就是寫到作者在1972年到1974年的日記。其中有趣的經曆就要數關于插秧的趣事了,插秧的時候,一紮紮砸得田裡泥漿四濺,砸出笑聲和罵聲,都是很鮮活的務農生活記趣。當然還有公社的民兵球賽和會演、暧昧的社隊企業事情,等等,都是那個時代不可磨滅的美好記憶,在通過作者老道而精準的文筆細細道來了。最後,作者還寫《憶康濯先生》是對一個有趣趣頑童形象人物的紀念,而《螢火蟲的故事》,最讓筆者感觸深的就是那句“當不了太陽的人 ,當一隻螢火蟲也許恰逢其時。”我們每個人都想成為佼佼者,精英,英雄,成為大名人,但幸運人并不多,在這個時候,我們不必自卑,因為我們都是眼裡有光和熱的,做一個發光的螢火蟲,也是活得有滋有味,不枉此生,不讓忽然的人生的。

這樣的作品是以一個文學家的睿智通達,對這個時代進行精準觀察,告訴大家如何做複雜時代的明白人,如何打開理想生活的心靈之門,找回自我定位和價值,獻給迷茫、脆弱、卻又滿懷憧憬、渴望廣闊天地的人。一個富有思想性的心水清的理性散文作家,也是會引導出有思想的讀者的。相信你就是其中的讀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