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片從視聽層面就已經十分失敗。
開場20分鐘的突擊行動:
1、鏡頭過于晃動,影響視覺觀感。
2、節奏太慢,人為緊張。(主要因為交戰雙方意圖不明,作戰任務執行混亂。)
3、特種作戰未能體現海軍風采,敵方的潛入,飛行兵的設計缺乏現實經驗支持,都讓人出戲。
4、升級到潛艇作戰,專業術語過于密集,沒人樂意在影院去聽潛艇作戰說明書(作戰專業性與觀賞性的平衡,往後也一直沒做好)。歸結原因:劇作層面就不夠成熟,隻能搞各種交叉剪輯去湊緊張氣氛,觀衆聽不懂+快節奏展示,就導緻鏡頭顯得非常混亂。王俊凱的天才雷達兵給的鏡頭也過于刻意,因為缺乏意義鋪墊。(他這樣做有什麼價值?)
就這樣,觀衆在影院中度過了毫無價值的二十分鐘。
20分鐘結束後,既沒有什麼炫技的點,也看不到什麼真正震撼人心的高科技展示,同時,沒有一個人物是成立的,讓人印象深刻(記住名字)的。随後緊接比武,也是意義不明,莫名其妙就槍賽,莫名其妙就打架。
25分鐘時,電影(劇情端)才正式開始。标志是導演開始給片中人物布置任務了,比如“潛艇存在代差”,“雷達兵聽不出來信号”,觀衆才獲得了一個大概的觀賞方向。但是作為一部主旋律電影,它所書寫的題材,至少有三個問題還應該涉及到:
1、凸顯新時代的海軍形象(因為它就是拍的海軍故事,這點不言自明。)2、明确潛艇作戰的國防意義(之前沒有,會有什麼危害, 為什麼毛主席非得搞出核潛艇? 要講清楚這些。不能隻是虛構假想之敵。)3、“潛艇”的完整性與神聖性。(完整性是指對拍攝物的完整展示,神聖性是人對物的情感寄托,這兩點有了,題材的類型屬性才算合格)
(這三個問題關乎的也可以說是:形象(人)、意義(價值表達)、圖騰(承載物)。比如一部賽車電影:一定是要書寫一位或多位賽車手,物質層面要有一種神聖圖騰:賽車美學(動人的馬達聲、空氣力學等等),同時也要有人性态度方面的追求,比如競賽題材對勝利的認識,賽車手就是追風者、向往極限的速度和操縱力等。賽車電影已經是成熟制式 ,所以它的模式是有參考價值的,海軍、海洋電影很少,主要是以航海發現為主,同樣的海軍題材貌似隻有一部:灰獵犬号。它的一些優點如下:1、劇情節奏緊湊,80分鐘的電影讓人簡直不敢呼吸。2、視聽上有極緻的技術表現,北大西洋的惡劣海況、艦船的細節、深水炸彈的爆炸效果,以及最重要的音效設計:對“潛艇”的探聽,都是極為抓人的,因為它是和叙事深度結合的。同時,全片還有無比清晰克制的叙事和極為内斂的人物表演: 影片跟《蛟龍》一樣,也充滿了專業的海軍術語和戰術決策,如“Z字航行”、聲呐與雷達的優劣、驅逐艦的戰術動作等。這并沒有讓普通觀衆感到疏離,反而通過主角清晰的指令和緊張的局勢,讓觀衆能理解每一步行動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感受到了戰争的複雜性與專業性。 湯姆克魯斯的獨角戲也讓人歎為觀止。《灰獵犬号》制作人員們,一定是對當時的海戰曆史有着深刻的體認,同時也深谙的故事之道,所以才能呈現的這麼有條不紊。)
那反觀我們制作的電影,在這三個方面的表現,就是非常失敗的,1、海軍形象是從之前粗制濫造的特種兵電視劇裡直接調來的,人物高度扁平,除了狂的沒邊兒,再無其他特點。2、人跟潛艇關系的書寫,幾近為零。反而對士兵進行了高度的神話:比如王俊凱的神人聲呐兵,他能聽見魚雷,潛艇就能活着,聽不見大家就得死。(這種神人士兵,除了服務明星形象本身,我想不出有任何意義。)3、潛艇的展示部分,長鏡頭跟拍在狹窄空間裡顯得又亂又暈,跟沒拍差不了多少。 4、核潛艇的意義闡釋:“核潛艇是共和國的脊梁”,“怕死不幹潛艇兵”這些價值宣講。都顯得十分生硬。
之後的作戰。反派出場:小國将領叛權,要毀滅世界。陰謀行動太直白,流水線化,沒有留下任何懸念空間。靠我方電話通信就完成了解說,沒有什麼故事層面的複雜性。
緊接着就是追捕任務, 作戰追蹤,從靜到動,又開始讓人感到淩亂,問題在于人物空間關系的分區不明。各部分兵種沒有設計好典型性的任務形象和動作。這時也穿插了一組人物的情感矛盾線出現,一種類似警匪片中的父子愛恨糾葛,士兵弟弟反複強調着“公平,隻要公平” 但是影片的類型定位,應該是一種保家衛國的宏大叙事,不是向内的社會結構的批評,對外應該講的是犧牲,為着崇高的犧牲,傳承、犧牲這些更高價值的東西。那這條情感線因為類型定位不清,在這裡的穿插就太窄化太單薄,一下子拖慢了節奏,是編劇在主輔線索編織上的失敗。
最後,特種入侵和潛艇作戰, 戲拍的都不好看,全是視覺上的過場戲。 全片遊戲化的感覺太強了了,太陽、月亮、恒星種種代号,都顯得非常輕淺,沒有任何大國重工的氣質。 與boss機器狗的交戰場景完全做成了遊戲,但是遊戲節奏也很糟糕,沒有那種跌宕起伏的緊張。 潛艇的命運前面也說了,全靠那個神人來決定,非常非常糟糕。
總結而言,作為一部投資數十億的商業大片,《蛟龍行動》失敗的原因,在于 類型定位上的不清晰和海洋戰争制作水準上肉眼可見的糟糕, 既沒有驚心動魄的形式審美,也沒有相應深刻動人的價值傳播,更無需提對假想敵(老美)的不敢想象,筆觸不敢深入複雜的國際政治,不去憧憬中國海軍壯大後,對美式海洋霸權的沖擊和持劍行商的大國榮譽感,反而用溫吞的救世主遊戲來投機取巧,那“無人問津”,也是自取其辱。
沒能力拍,真的建議别再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