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别來無恙》作為前幾年爆款作品“他鄉”的第二部,講述了四個飄散在天南地北的“發小”,因為各自的原因在成都重聚,在故鄉成長奮鬥,相互溫暖的故事。
如果說在他鄉,對家人,對朋友說得最多的是“挺好的”。對歸鄉人來說,那種複雜的心情好像沒有比“别來無恙”更貼切的詞語。他鄉,是拼命留下,卻陌生孤獨的地方、故鄉,是拼命離開,卻熟悉溫暖的地方。
故事有四個女孩,白骨精張沛回鄉是奮鬥,網紅苟丹丹是回鄉療傷,應屆生董家希是回鄉照顧病重母親,上岸街道公務員吳芸是紮根。“天府四大金剛”有不同的妖怪要打,不同的劫要渡。
故鄉比他鄉的情感更複雜,畢竟在陌生的地方可以裝腔,在滿是親朋好友的地方,隻剩破防。這也意味着這部作品的情緒會更個人,創作難度更大。就目前的内容而言,我個人認為還是超過我預期的。
生活流的作品,其創作的不易在于如何在弱主線,弱情節的基礎上做出強情緒,強共情。生活不是戲劇,沒那麼多宮鬥抓馬,但生活處處是情感的流動。劇情中很多情感的流動,都很戳我。張沛獨自回家後的破防和父母的寵愛,讓我想到自己情感不順的時候,不懂情感表達的媽媽也會突然變成“付費誇誇員”,肯定我的美好。苟丹丹媽媽的那個母子連心,我本人也有類似的經曆。家人,愛人之間就是有這樣的奇妙連接。愛,真的有穿越時空的魔法吧。
豆瓣上“逃離一線城市”小組的火熱,他鄉和家鄉都是一種選擇,我們所做的選擇都應該讓自己幸福。這些年,我們的價值觀也在發生改變。黃金萬兩,有時候真的不如張沛門口的六塊錢的鍋盔,吳芸那兩根坐過飛機的苞谷。
不過回鄉,也沒有那麼美好。别來無恙這個詞就是熟悉中帶着疏離,這種生疏也是回鄉最大的阻礙。比如苟丹丹回鄉後和熱情的媽媽相處極度不适應,還有張羅相親,幫倒忙地支持工作。這種尴尬和不适應,幾乎是所有返鄉人能GET的點,細想自己的經曆現在都頭皮發麻。父母會無私地愛孩子,他們的世界裡孩子幾乎是全部。但孩子很難無私的愛父母,我們的世界裡有太多的東西。
另一條比較共情的線是董家希的故事。除了類似的理想與現實的選擇,還有如何成為一個大人。我們長大了,爸媽卻老了。我們長大了,内心卻沒有真正的成長。大人,年齡到了就是大人。大人,是遇到事了,得自己抗。抗住了,抗多了,就變大人了。董家希的媽媽生病,董家希要變成一個大人,甚至可以說變成媽媽的身份,去照顧更像孩子,需要被呵護的媽媽。我自己也經曆過,就像董家希和媽媽。隻有我們倆了,我們倆就像自行車的兩個輪。有一個輪壞了,一個輪就得努力往前,帶着另一個。
盡管我不是張沛,不是苟丹丹,不是吳芸,不是董家希。但我又能在她們的經曆中看到自己的經曆。不管是尴尬的瞬間、歡喜的瞬間、破防的瞬間,還是溫暖的瞬間。在這個作品裡,我能看到我的生活,關于普通人的酸甜苦辣,如此平凡的我們的故事。我不是爽文裡的大女主,不是韓劇裡的灰姑娘,我們普通人隻是一個個應對生活的小人物。但把生活過好,把日子過好,有愛我們和我們愛的人,也算是活成了一個熱血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