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劇改編墨西哥作家豪爾赫創作的一部基于真實案件的非虛構小說《丹松少女》,被譽為“墨西哥文學的神話”。

...

小說取材于1964年震驚拉丁美洲的墨西哥連環殺人案。塞拉菲娜和阿坎赫拉姐妹倆經營着一家名為“丹松”的舞廳(實為妓院),警方從舞廳地下挖出91具屍體及多具嬰兒骸骨。姐妹倆以工作機會為誘餌,拐騙12至15歲女性,通過強奸、毆打、強制吸毒等手段強迫賣淫,超過25歲或懷孕的女性常被殺害。

...
...

豪爾赫作為記者調查了此案,收集了100多名涉案人員的證詞、警方報告、法庭案卷等大量材料。采寫完成後,他沉默13年,于1977年将這些材料重新編排,以小說形式出版。

...
...

小說通過37份互相矛盾的證詞、多角度叙述(包括妓女、嫖客、警察、法官等),戲仿警方調查報告的形式,呈現了案件背後的複雜脈絡。作者打破了真實與虛構的界限,以“讓十年的罪行在八天内爆發”的緊湊叙事,揭露了墨西哥社會的腐敗、無知與系統性暴力。

...

看點1:本劇叙事參照了小說的講述方式,從多人的回憶開始講述故事,制作精良,妝造用心,配樂緊貼劇情,烘托了氛圍,在墨西哥荒涼的背景下,整個故事顯得尤為暴力,荒誕,甚至有點恐怖。攝影尤其出色,對光的運用得心應手,很多時候電影像一幅幅油畫。

看點2:這是一段悲慘的曆史,但案件的主犯姐妹倆給人的感受不是恨,而是荒唐,愚昧。在她們妓院開業的當天,政府首腦,軍隊軍官,連神父都大駕光臨了,紛紛稱贊這個娛樂場所搞得豪華大氣。他們貪婪的追逐着金錢,抛棄了廉恥,抛棄了良心;最終,世界也放棄了他們。就像小說裡寫的:“這裡沒有邪惡,沒有蓄意謀殺的惡人,有的隻是無知和腐敗。

...
...
...
...
...
...

提醒:本劇中有較多SQ及暴力鏡頭,少兒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