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全劇,有很多想說的話,國色錦繡好看到我想為每個人寫人物小傳,這部劇所傳達正向的價值觀太多了,像看傳統老劇,也為自己的狹隘道歉,開播前我其實是唱衰的,因為演員表除了楊紫我認不出一個有點名氣演技的配角,導演第一次拍古裝,服化道是長相思中的服化道(這很恐怖),編劇也是爛尾的典型,就連開拍前宣稱投資巨大,我都覺得這是給楊紫添不屬于她該承擔的壓力。

幸而播出後的國色錦繡給我的誠意感動大于一切,我看到的是一群認真做劇的演員和幕後團隊,在鏡頭裡鋪陳出長劇獨有的考究與魅力。尤其想為編劇正名,如今長劇裡能把故事講完整已屬鳳毛麟角,而這部劇不僅以女性視角撐住了全篇,還把親情(何父何母、孫大娘、呂父、劉父劉母、甯王等)、愛情(劉暢縣主、蔣長揚何惟芳、穿魚大福、蔣父蔣母、三郎雲歌等)、友情(花滿築、穿魚射雁、蔣和三郎),乃至家國大義、民生情懷、個人氣節與因果輪回(劉暢、縣主、蓮舟、王擎等)都編織得細密妥帖。每個主題都有情節呼應,埋的伏筆總能精準call back,高光時刻更值得大書特書,更難得的是,劇中每個人的人生都有完整閉環,哪怕配角都鮮活到讓人記挂,結局更是落得圓滿溫暖。至少在這部劇裡,我從來不覺得編劇差。

國色錦繡其實整體上是給觀衆一場夢,一場久違的海晏河清、求同存異的理想之夢。這裡沒有刻意制造的男女對立,沒有底層互害的狗血拉扯,沒有反派強行反轉洗白的邏輯硬傷,更沒有主角一路開挂的懸浮設定。它在盡可能貼近現實的土壤上,搭建出一個令人向往的理想國,正因為劇中處處有落地的細節,才讓每個情節都有迹可循。

何惟芳的一路多艱,她身陷困境卻從不屈從于命運的枷鎖,在世俗偏見的囚籠中一次次破局,憑自己的智慧與韌性活得愈發舒展明亮。劇中的價值觀轉變也如春風化雨:從最初對女子從業的處處設限,到最終花行坦然接納女子從商;就連表哥那樣帶着時代迂腐氣正直的人,也能放下偏見與芸娘相守。整部劇貫徹“自救者天助之”貫徹“天下女子同為一命”貫徹“哪怕平民小卒亦能發光發熱”,而且粟米案和吳伯處理中直指階級弊端,這是很多正劇都沒有的叙事角度。

國色錦繡的優點太多了,在它從不用貶低男性來擡高女性,不為凸顯正派就讓反派降智,更不為博同情給惡人找借口,每個角色都循着自己的選擇走向因果,恰如《紅樓夢》中“命由天定,身不由己”的宿命感,卻因時代背景走出了不同的人物群像,若說《紅樓夢》是時代傾軋下的向下沉墜,滿是繁華落盡的蒼涼;那國色錦繡便是如開元盛世般的向上生長,帶着一路向陽的光明與力量,在理想與現實的縫隙裡,織就了一場溫柔卻有力量的好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