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本片外,本文還将劇透前作劇場版《通往天國的倒計時》《漆黑的追迹者》及吳宇森導演的《喋血雙雄》。

兩年前的短評上,我也用過跟标題一模一樣的表述。如今回顧已故的古内一成先生留下的這些劇場版,總會有新的感觸——尤其是後期的劇場版,在“褒古貶今”錯誤思想的影響下,這些作品被嚴重低估了。

這部劇場版,抛開嚴重的線索公平性問題,毫無疑問是古内一成先生留給劇場版的最後傑作。

我一直認為本片就是在炒《漆黑的追迹者》的冷飯。在M13中,東京的地标東京鐵塔成為電影的最終舞台,而作為東京鐵塔繼任者的東京新地标——東京天空樹也在本片登場(題外話,有段時間的TV動畫中還出現了還在建造中的東京天空樹,真是頗具時代感);除此之外,兩者的核心詭計也頗為相似,都是由作案現場構成特定圖形,M13是北鬥七星和北極星,而本片則是五角星。

但本片在M13詭計的基礎上加入了一個創意,那就是五角星的構圖并不能在二維的地圖上看出來,而必須考慮到作案現場的高度從三維空間的特定角度發現(正對應了片名中的“異次元”),乍一看好像是個很棒的改進,然而總覽全片,直到柯南看到孩子們的美術作業之前,完全沒有向觀衆給出對這個詭計的像樣的線索和暗示,這個詭計就用孩子們的美術作業匆匆解答掉了。很長一段時間,我一直認為這種詭計本身就不公平。直到我想到了《通往天國的倒計時》:M5的兇手動機,正是因為在特定角度下富士山被摩天樓一分為二,這同樣也利用到三維空間中的特定視角,可說是古内筆下的劇場版中的頂級創意,而那部劇場版中對這一點的暗示頗為大膽,可說是隻能用畫面來表現的創意。我在想,本片何不參考M5的暗示手法,拍出比“孩子們的作業”更為高明的線索設置呢?這點确實頗為遺憾!

除了“三維空間特定視角”以外,這個詭計也有另一個創新——骰子點數的含義。前半部利用4、3、2的點數做了誤導,并由下一個點數5推翻了一直以來的“倒計時”假說,可以說是利用點數含義做出的一個反轉,單是在謎面階段,點數的含義就表現出其亮點。而其真正含義則是畫五角星的筆順——畫星星是吧,怕不是跟東風谷早苗學的,什麼《東方風神錄》(笑)——這确實是頗為新穎的解答,并且仔細想想也确實有其必要性:假如不考慮點數,五個作案現場隻能構成五邊形了。不得不說,這個詭計真是渾然天成。古内一成如此匠心,獨具一格,他的英年早逝實在是柯南劇場版的一大損失!悲乎哀哉!

本片也是典型的古内風格的連續殺人模式:兇手每次作案都會在現場留下象征物——比如《第14個目标》中的撲克牌和《漆黑的追迹者》中的麻将牌,本片中的骰子亦屬此類,還有《通往天國的倒計時》中的酒杯和《戰栗的樂譜》中的長笛部件,《世紀末的魔術師》中兇手每次都要擊中右眼、《迷宮的十字路》中兇手每次拿走死者的《義經記》也是一種象征兇手的事物,而破案的關鍵往往在于這些連續殺人的規律性中。

本片中的五次作案,也形成了“起承轉合”的結構:前兩次是起與承,第3、4次則是轉,第五次則是合。“轉”的部分尤其值得一提,第四次的“轉”前面已經說過了,就是利用骰子點數制造的反轉;而第三次的“轉”則是利用頭号嫌疑人亨特的死及其手記誤導、還有亨特與兇手的關系制造的,這兩次連續反轉真是極精彩的設計。在這背後的兇手與亨特的故事我不再贅述,各位可自行于片中感受。我隻說兇手狙殺亨特這一情節,使我想起了吳宇森的《喋血雙雄》中,周潤發飾演的小莊為了成全他的知己四哥,親手一槍結束四哥的生命,這是一種對兄弟情義的全新表達。而本片中兇手狙殺亨特,或許不僅是為了完成亨特給自己設置的試煉,也是在成全亨特。兇手每次于作案現場留下的骰子和彈殼,雖然有點牽強,但我覺得可以勉強理解為,這象征着兇手與亨特二人的情義——彈殼象征兇手,骰子象征亨特。

但是說到兇手,這又是本片另一個遺憾的地方:兇手身份基本上是直接給出的,未經推理,也未留線索暗示。還有另一個很遺憾的地方,那就是為了最後柯南與秀一的合作秀,好不容易塑造起來的兇手形象,最後卻直接被狂化醜化。

最後,其實本片與M13還有一個相似點:最後柯南騰空而起時,伸縮背帶的用法與M13頗為相似,而柯南的腿傷,又讓人聯想到柏原寬司的《偵探們的鎮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