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擁擠的電梯裡,男人戴着耳機聽着憂傷的音樂,想要逃離混亂嘈雜的現實生活,
回到家裡,他打開電子遊戲,用手指控制遊戲裡的小人爬上去又爬下來,躺在床上,腦中浮現出和前妻幸福又柔和的回憶,過了一會兒,他打開附近的聊天室,開始和陌生女子連麥do“cyber sex“,但對方變态的性要求讓他興緻全無……... 伴随着電影主題音樂 Loneliness #3響起,電影的前十分鐘告訴我們:這是一個發生在近未來的、充滿孤獨感的故事。這是一個人們選擇離散的時代,一個更加原子化與孤獨的時代。都市和科技讓人們逐漸選擇獨處,而主人公Theodore正受困于一段失敗的婚姻關系。但孤獨和冰冷并不是電影的全部,随着Samantha——Theodore的AI女友出現,故事變得柔和、複雜、美麗。這部2013年由斯派克瓊斯執導、取景于上海的電影,在人工智能尚未廣泛發展和應用的10年前,提出了許多新銳的問題,關于大都會的孤獨,關于親密關系的讨論,關于AI與人類。而斯嘉麗(飾演AI)更是在沒有出鏡(僅配音)的前提下,拿到了當年羅馬電影節的最佳女演員。盡管這部電影的背景設置在近未來,但觀衆更多把它當作一部愛情片而非科幻片,正如導演所說:“這是一部講述親密關系的電影。” ... 在我看來,它講述的是都市那層蒙着陰霾的孤獨感,以及親密關系建立的乏味與困難。01關于城市的孤獨感和疏離在讨論所有關于 AI是否能與人類産生愛情、科技是否會改變人類社會的秩序 的問題之前,我想這部電影給人的第一感覺 是孤獨,一種反差的孤獨。電影選擇未加鍍膜的數碼相機拍攝,這使得環境氛圍十分柔和,而與之相反的是主人公Theodore在情感上的孤獨,環境和情感的反差恰到好處:是否在都市的生活中,人們也是在社交媒體中光鮮多彩,似乎有看不完的展,有豐富多樣的生活選擇,有幹淨整潔的工作氛圍,但走進那些敏感又豐富的内心,他們也在城市的鋼鐵森林中迷茫 孤獨。... 都市居民的孤獨感從何而來?城市化的進程提高了社會分工的效率,但高度資本化的社會也在逐漸拉開人們的距離,人們變得越發原子化。人和人的聯系變得疏離又微弱,人們之間的交往逐漸利益優先,很多事物可以被貨币購買,比如信息、情感、欲望,但像齊美爾所說“金錢是通往最終價值的橋梁,而人無法栖居在橋上”。用金錢購買得到的需求無法滿足人類作為群居生活的歸屬感,過度缺乏情感交流的人類逐漸患上一種集體孤獨症。... 而在這部近未來的電影中,貨币購買的AI可以提供的是 最寶貴的情感需求,是完美且獨身定制的高級“愛情”。當電影結尾AI離開去往高維世界,留下人類的怅然和無助時,似乎也是對孤獨的人類的一種諷刺。02對親密關系的悲觀看法在上面所說的大都市孤獨的背景下,電影似乎表達了一種對親密關系的悲觀。城市生活的原子化讓人和人的交流很難深入,而即使建立了親密關系,似乎也難以控制和維系。Theodore在電影中的工作是為戀人代寫書信,是一位情感的詩人,但諷刺的是,面對自己的親密關系,他表現得手足無措。電影中Theodore和Catherine的婚姻生活,正是在講述親密關系的破裂。兩人一起長大,從大學到碩士博士 一直是對方最親密的伴侶,而即使在簽署離婚協議的那天,他們也表現出了一絲挽留,似乎他們本該擁有的是最浪漫的親密關系……... 在Theodore眼中,妻子的過分苛刻的完美主義是一種弊端,她和他一起生活,是一種“liberating”,是一種解放,他以為自己在引領Catherine改變,欣慰看到她的“成長”。... 但在Catherine眼中,這是一種糅雜Theodore主觀意志的幹涉,她從來并不是一個樂天派的溫柔妻子,Theodore期待的改變對她是一種不尊重。 ... Theodore在情感上不僅敏感,而且帶有自負,他們本就如此相愛,他們本就如此不同,為什麼要期待對方成為另一種樣子,Theodore期待的是樂天派的溫柔妻子,還是眼前這個活生生的人呢?如果愛的是期待中對方的樣子,親密關系中總是想着去“改變”,改變自己、改變對方,那是否這對愛情本身就是一種不尊重。如何投入一段親密關系卻又不深陷愛情的漩渦?随着兩個人深入的認識,褪去互相了解的新鮮感,那些來自人格差異帶來的隔閡,又該怎麼面對?而即使你們曾相愛過,曾擁有“花束般”美好的情感,時間也會把一個人變成另一個人,當認知的成長積累中,方向略有偏差,兩個人就從分叉口中走得越來越遠,曾經的無話不談也變成無話可說。
... 也許長期的親密關系是一個僞命題,尤其當人還在年輕的時候,認知在城市生活中迅速變化,這讓他很難聚焦在一個點,一個人,一份流動的情感上。而在電影中,似乎隻有AI女友——Samantha 能和Theodore建立情感上穩定的聯系,因為和她交流無需耗費過多的精力,她會在你下班的時候噓寒問暖,為你安排合理的工作計劃,甚至可以提供模拟性愛服務,她會根據算法更新,對比之下人類深層的親密關系确實如此困難。03人工智能是否可以替代人類的情感交流這其實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而對這樣一部講述人類情感的電影,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電影在講述一個人們各自離散的時代,人們之間缺乏聯系,親密關系變得難以建立,但電影在多個角度在暗示和明示,人工智能無法變成愛情的替代品。首先是性,即使科技再發展,即使人類再變化,來自基因的密碼也讓愛情的建立常始于性沖動。我們不否認愛情裡有美妙的情感交流,但不矛盾的是,愛情離不開性,有人會提出性愛分離的理論,但我認為無論如何,愛離不開性。而代碼構成的人工智能,它連一個親吻、一次擁抱都無法給予,電影出現戲谑的一幕,AI女友選擇一個志願者——一個扮演AI人格的真實人類,讓她來和Theodore産生關系,最終Theodore在猶豫的邊緣放棄,或許對于AI來說,這是一個好主意,但對于人類來說,這種混亂而剝離的關系是無法忍受的。... 其次,是AI與人類在底層邏輯的根本不同。站在“人類中心主義”的傳統視角下,AI沒有身體、沒有物質的寄托,這似乎是一種缺陷。但也正是因為沒有肉體的束縛,AI可以做到同時和幾萬人建立多組對話,在Theodore絞盡腦汁試圖閱讀物理書籍時,AI已經可以在毫秒的量級上貫通哲學、物理學或是關于人類情感的理解。AI在本質上依然是那些01二進制組成的高效算法,如果說親密關系中的人類之間 可能因為成長速度的偏差而分離,那麼人類與AI在底層邏輯的不同,決定着當他們面對着AI的叠代時,表現的不止有彷徨,還有驚訝和自卑。... 于是當電影結尾,Samantha離開物質世界生活的人類時,留下的是如Theodore一樣 無數的彷徨着的人類。04Ending這期的标題叫做“孤獨的人請不要點開這部電影”,我并不是想做一個标題黨,吸引互聯網語境中的孤獨網民。在這部電影中,孤獨是一種籠罩在城市上空的氛圍,而悲觀又是藏在柔色鏡頭下的反差,而越是情緒敏感、内心孤獨的朋友,也許會看完電影怅然若失。我在網絡翻看評論時發現,有很多朋友看到的是電影“充沛的情感”,但對筆者來說,電影核心的配樂Loneliness #3 才是整部電影的主題——孤獨。... 回到現實生活,除了AI尚未發展如電影般智能,我并未察覺與電影那個世界有過多的不同。我們生活在一個人們主動選擇離散的年代,一個情感越發貧乏的時代,資本化的進程在提高社會效率、賦予城市生活豐富選擇的同時,也在人類世界的情感内部打開一個空缺。盡管我對城市化進程下人們的情感交流有着悲觀态度,但 情感,始終是人類最美好的東西,無論是親情、友情、愛情,也許我們都該去和真實的人産生聯系,去愛或是恨,去哭着或是笑着,去擁抱,去親吻你愛的人,去抽離開不幸的情感遭遇,去做一個不那麼孤獨的人。在這個愈發冷漠的時代,情感是那樣的寶貴和令人振奮。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特别純粹的一部電影 看完以後随便寫一下。看完整部影片的體量其實很小,其實是典型的以小見大的類型,總的來說就講了雪豹襲擊羊群後,記者 警察 牧民 還有信仰者不同視角下對這一事件的看法和沖突。記者對事情發展顯得不是那麼感興趣,他們關注的是雪豹,是事件的矛盾 ...
相關文章(Related Articles)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