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我不想談論與劇情無關的事,豆瓣之所以成為影視界相對最客觀的評價網站,就是因為樸素的就事論事的精神,以及一定程度上尊重不同的用戶主觀感受。又有客觀,又有包容。但是無論主觀感受怎樣,都是基于作品本身的。看到一些評論在針對演員,而且因為這種莫名其妙甚至莫須有的原因給劇打低分,針對這種他們先違背豆瓣精神的行為,我實在看不過去,不得不出來維護一下我個人心中的豆瓣精神和實證精神。這與演員本身的争議無關,與劇無關,我隻是覺得這種行為本身很不合适。

的确,因為娛樂圈的全面退化與資本化,陰謀論有其生存的土壤,鍋蓋下的醜惡确實不少,很多事情對于我們一般的網友沒法證實也沒法證僞。但是,要維持社會的正常運轉,還是需要秩序在的。秩序和道德一樣,是随着時代的進步而變化的,但就是古代也知道樸素唯物思想,都知道要證據才能斷案的。《刑事訴訟法》第二條除了說要懲罰犯罪分子,緊接着就是“ 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刑事訴訟法》除了前面幾條的總則,後面也都很細節地規定了“不起訴”“無罪”的情況。疑罪從無也好,像中國法律這樣部分借鑒疑罪從無的觀點也好,精神都是一樣的,就是前面的這句“ 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如果大家不能從理論角度理解這種必要性,看看過去因為冤案付出了一輩子青春甚至生命的幾個受害者的最極端最慘的案例,就知道什麼叫“不冤枉一個好人”了。女孩的死是很可惜,但呼格為什麼要背鍋呢?就是法制本身也是需要完善和改進的工具,把認識問題業務問題上升到為了立場的飯圈争吵和底層互啄更是大可不必,很多“時代的灰”砸下來是不分你神兔不分你是誰家粉的。

其實我理解各位對正義公正的樸素期待,誰不希望社會清朗透明,誰不希望醜惡得到遏制呢?但是樸素的期待最終要化為理性的認識。我也對現在的很多事情有疑問。如果覺得司法不公正,也大可以走正常的舉報途徑,如果自己有志,像戚繼光那樣自己樹下變革的決心并為之努力也是更好的。網絡上大放厥詞,而且還沒有實證,終歸是輕浮了點。人劇分離,其實是個很簡單的事,也是豆瓣這個網站的初心之一。至于人的問題,至少在我們這個地方是有機器替我們操心的,看看那麼多還沒達到犯罪程度也被封殺的演員就知道了。

為了不離題萬裡,我也解釋下我為什麼喜歡這個劇,就像前一部同樣有張子健老師的同樣今年出來的《奉天白事鋪》一樣,縱然劇情上制作上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這種古典詭秘的氛圍很難得,這劇營造的和《白事鋪》一樣也不錯。而且就像前排的朋友說的,和《我不是藥神》的現實主義一樣,因為題材的稀缺性和時代的倒退,加上詭秘鬼怪在這裡本就自帶鐐铐,這種質量的作品在今天更顯得難能可貴,對其我個人是盡量不去苛責的。楊志剛至少是一位努力的演員,每次角色的完成度也還說的過去。他們家的電視劇已經很多次成為爆點了,至少說明是有點東西的。具體的優點,别的朋友也已經說的夠透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