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多圖預警)

對于《新喜劇之王》,我喜歡得不得了。

完整看完三遍之後,整理一下片中我很中意的一些細節(不細思極恐,完全個人感受)。

...
由浪花引出跳廣場舞的人群,《演員的自我修養》入鏡引出女主

這裡值得注意的是,《演員的自我修養》入鏡後緊接着 “撞到人了”“過去看一下”,非常自然流暢地把如夢引去事故現場,而這僅僅發生在故事開頭幾十秒的時間裡。

...
“加條恐龍”
...

電影早在一開頭就通過群衆口中告訴我們,主人公如夢本就是一個扭曲的形象,世俗人眼中的“神經病”。

...

這裡我很喜歡的是,從導演反應到如夢被扔再到下一個鏡頭如夢摔地上 直接一輛找龍套的車就駛過來了接到下一段劇情。三個鏡頭幹淨利落,影片的高流暢度少不了這樣精準又不露痕迹的鏡頭運用。

...

#影片第一次《天鵝湖》的使用。

...
很有意思的一句台詞
...
這裡也很流暢,一個從屋裡往外扔東西的鏡頭後接一個從樓上抛行李箱的遠景,然後女主就直接拎箱子走了,一點不拖泥帶水。
...
看第三遍才發現這個和尚是李洋
...
挺有意思,女主在前面試戲 後面正好讓走過來倆工作人員,巧妙地給女主搭了個綠幕
...
導演沒直接用手推她而是拿了個釘頭錘,一看就是周導加進去的,一種漫畫式的無厘頭(在前面的鏡頭裡導演過來手裡隻有劇本)父親第一次來看望女兒一個李洋如夢對視的小細節想象力x1

如果用三個字來說周星馳的電影風格,我會說“想象力”,而不是“無厘頭”。

無厘頭可以是他的一個表演方法,尤其是早期《他來自江湖》裡的表演已經将無厘頭運用地非常自如。但是後期開始執導後,周星馳越來越注重要給觀衆“新”的東西,即導演的“創造力”賦予作品的活的源泉,這就是為什麼他的電影每次看都有新發現。

撓癢癢 情侶間很真實的一個小細節也是我個人很中意的一段台詞為什麼你不能是白雪公主?問心吧

查理一次次加大音量诘問如夢,“為什麼你不能是白雪公主”,随着鏡頭越推越近,女主的表情也越來越回味,直到最後振聾發聩的“白雪公主,就是你——”,不僅如夢,我都有點恍惚地懷疑自己了。

一個配樂的小細節,這裡用了京劇鼓點(跟鬧市的背景還挺搭)鼓點到這裡正好停住,很有效果 也不突兀這位大哥演的真牛,巨自然,第一次看的時候那句“為什麼”把我問懵了。

“為什麼”,到現在還是很喜歡這句(粵語版更有效果),很出乎意料。

女主被選中當替身來化妝間裡上妝,從她的視線看牆上“奇迹在這裡發生”,然後鏡頭搖到如夢被拉出門鏡頭跟随女主來到開拍地點,緊接着後面群演一折凳照頭砸,以上又是一個鏡頭完成,對運鏡和調度要求很高。

#《天鵝湖》的第二次運用,在女主被抛打時一個很戲劇化的背景樂。

從咔戲到如夢問和她被拖走,導演很合理地接“準備拍白雪公主”,引出另一個角色馬可自馬可一出場,就讓呼機告訴了我們他的身份從馬可出來到拍攝地,導演給他講戲,斯坦尼康繞一圈 又是一個完整鏡頭

這裡鏡頭環繞一圈,不僅給白雪公主這個離奇的劇情增加效果,而且在這兩個人背景裡的演員和龍套都有自己的調度。

“您懂不懂”“對”“不是對,您懂不懂” “我不好說”x1周導心聲“你這麼偉大的演員”周導心聲x2

暴力美學中帶出一點天真可愛,嗯怎麼我想到了西遊降魔?

“我現在tmd有修養了”“我都沒笑你,你還笑我” 實際上這兩個人怎麼看都很可笑,不是麼。父親第二次探望女兒父母和如夢在兩端,鏡頭切換間都是同樣的景别和人物位置,同樣的扭頭。一鏡,前一秒如夢以為是自己時 畫面中是她,後一秒鏡頭就越過星探 畫面中變成小米。“死都不要啊”“機會”

查理這句話其實說得非常對。

有人說這裡的小米映射的老友梁朝偉,我認為是想多了。首先,新喜劇之王的如夢根本不是周星馳自己的映射,她是一個獨立特别的形象。可以說尹天仇是半個周星馳,但如夢不是,那何嘗說小米是梁呢?

新喜劇之王拍攝的初心是補上當年老版因種種原因而留有遺憾的結尾,但《新喜》本身是一個獨立的故事,故事裡的如夢,她有一個撲街渣男友,有愛她的老豆老母,有一個過氣明星朋友馬可,這個故事的劇本與關系相當完整和細膩,甚至一定程度上是高于《喜劇之王》的。如果說新版和老闆相承的,那就是結局了,老版與新版在結局轉折點的共通性,這才是周導真正想說給我們的。

如果非要說,我倒是覺得片裡的長發導演更像這些年周星馳導演自己的寫照。

《新喜》的攝影小哥出鏡哈哈很喜歡這裡兩個人互相扶持,李洋已經蹲下去了最後時間還用手托着點如夢

到了本片的低谷階段,中間卻穿插着如夢在陽光燦爛的海邊笑着跳廣場舞。

其實沒太看懂這裡,一秒鐘内切了五個鏡頭是何用意“想象力”x2由這段如夢的低谷很自然地轉到馬可這邊導演為商業考慮真是用心良苦導演和群衆的反應逐漸喪心病狂這裡的配樂是流浪者之歌,戲劇化的曲調伴随着寶強的表演起伏,搭配地非常好

流浪者之歌已經被各種短視頻給用爛了,美人魚裡館長出水也是流浪者之歌,但我覺得效果一般(因為在意料之中),我比較喜歡它後半段沒斷直接接後面的拍賣現場,有好奇的可以重看那裡,這裡就不多說了。

“到頂了”很好的一鏡,台詞也很有深意“去你媽的,走開啊”“不好說”x2這個導演走過來還跟别的演員打了個招呼(别的演員态度和馬可的對比)一個鏡頭内的兩個鏡子畫面:前者如夢和馬可正臉都在鏡中,後者隻有馬可的正臉在鏡中。下一個經典長鏡頭了,這裡隻截了前半段,在整個将近四分鐘的長鏡頭裡很考驗現場調度和演員功力,寶強非常可以。父親第三次探望女兒

在主線中很自然地穿插了三次父親探望女兒,父親絕對是本片的亮眼角色,也是新版喜劇之王比老版更完整與細膩的部分。

想象力x3應該是本片第二長的鏡頭,但是好少人注意到,從如夢進來到小米把她帶走,整個是一鏡到底。在沒斷的緩慢推進的鏡頭中,如夢完全出鏡了三次又入鏡了三次“人類最大的災難就是你這種人”本片核心來了 “機會”x2

很多人說《新喜》的女主演的不行,我完全沒覺得,她和寶強演的都很好,還有片裡的各種配角:那個長頭發的導演,有自己的藝術追求卻受到市場和演員雙重擠壓;那個通知馬可如夢死了的蘇導與馬可第一次出場來叫他的是同一人,他應該是個好脾氣,在片場應該跟人相處都很融洽;更不用說傲嬌老父親和撲街男查理,就連不給如夢盒飯那個肌肉壯漢,問“為什麼”的選角導演大哥,出鏡一次的真•攝影小哥……都能讓人記得住。

在這個長鏡頭裡,女主和導演對話過程中鏡頭的推進,上面是一開始的景别,下面是攝影機推到最後的景别。低谷來到了最低端,又是一個完美的一鏡給女主一個詫異的表情後鏡頭跟着女主往前走,到查理看見如夢走過來 形成兩人的側面對話鏡頭“你再給我錢,我再繼續說”

一個打磨近十年的劇本,情節台詞真的沒有那麼膚淺。

#《天鵝湖》的第三次使用

“我醒了”

有看到分析這裡的路人台詞和車牌的影評,我倒覺得台詞沒那麼邪乎,車牌或可能是有意而為之。但是如夢到底死沒死這點真的不用太糾結……電影應該就是想給人兩種解答,後面可以是夢也可以是如夢真的成功了,正如她或許從現在直到宇宙毀滅都沒有機會,但宇宙毀滅之後呢?

對于後半段劇情,肯定是有多重解讀的意味的,攝影小哥的采訪裡也說了 後半段在拍攝設備和方式上都有刻意去營造一種如夢似幻的感覺,但是大把營銷号影評人說“如夢在雨夜就已經死了,這部電影其實是鬼片”的就有點嘩衆取寵了。

“我什麼龍都見過”這個一鏡由寶強的電視采訪特寫開始,最後一個特寫結束。“像她爸”“像她媽”“像她爸”

又是一個經典的長鏡頭,看到好多人說這裡又是什麼三個碗,又是什麼上香貢品……真的,這麼喜歡細思極恐不如去應聘驚悚片的咖哩啡。

節奏真好“臭丫頭永遠不要回來了”“家裡鑰匙帶了嗎”

再看到這裡的時候有了不同的想法,如果你帶着想象力去看,為什麼它不能是一個香菇?

很細膩,表演和劇本都很細膩父親這個角色的金像男配提名絕對值得夢幻般的光影“人生啊,就兩個字,如夢”導演:我不尴尬

#《天鵝湖》的第四次運用,樂曲在這裡也達到了高潮

《天鵝湖》本身的悲劇風格,在片中貫穿了主人公際遇的起承轉合,跟片子真是搭的不得了。不過關于本片配樂和《天鵝湖》,還是看看配樂師黃英華的說法最為準确。

《新喜劇之王》絕對是我越看越覺得精彩的電影,唯一不喜歡的是硬廣和幾個老版元素的重現,但瑕不掩瑜,不影響我對它的喜愛。

電影最大的幾個特點:劇本細膩,叙事流暢,親情真切,殘酷中帶着希望和想象力。

不喜歡很多人看到就說《新喜劇之王》“細思恐極,其實如夢在雨夜就已經死了”諸如此類的定論。像這樣多重解讀的電影,每個人看的時候都帶着不同的體驗和心境,獲得的感受也不同。

最後想到周導在路演時說過的,因為大過年的,如夢死了的話太殘忍,所以才有了這個結局。初看到時笑得我岔氣,這什麼套中套?隻想說,不愧是你,周星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