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電影風格,清新簡練的故事,沒有什麼一波三折,背後卻是複雜的主題,鏡頭運動和畫面相當幹淨,這讓我很喜歡

主要說說電影内容

電影标簽裡的愛情可以說是這部電影最不重要的因素,愛情可以說隻是一個載體,僅僅是這部電影表達手段之一,我相信就算不談論愛情,以同樣的内核,換一個題材,也可以創作出一部優秀的電影

邊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就一邊在紙上記下我從中感受到的内涵,本片要素頗多,講的相當明确且具有讓人思考的空間,大緻關乎親情,婚姻,生命,人生選擇和家鄉等,不那麼突出的有如社會風貌,倫理等,整部電影品下來可謂餘音繞梁,唇齒留香

首先講兩個讓我影響深刻的片段。

電影前半段在救濟老人的那段鏡頭,看着一張張垂暮的臉怅然的特寫,你就會感歎隻有當時間過去别無選擇,曾經的風華意氣徹底灰飛煙滅,那才是真正的可悲,背景歌詞看似思鄉,實則對過往的遺憾

第二個是托尼晚上對愛麗絲說出我愛你,愛麗絲卻勉強在第二天才給出相對正式的回應,并且就算經曆了一整天可能的思想準備後依然手足無措(這段男主表情的表現力也讓我印象深刻),可以說是深有體會,并當相當真實

再談談這部影片的主線也就是愛情線,隻能說看似是在兩位男性面前搖擺不定,不如說愛麗絲是在兩種生活間一籌莫展,一邊代表着穩定,安逸,親人和曾經朝思暮想的“故鄉”,另一邊代表的是未知,陌生但又關乎愛情,忠貞的選擇,所以與其争辯女主的“渣女”人格,不如思考一下她做出這樣的選擇意味着什麼

這部電影也隐含讨論了一下舒适圈的問題(這讓我想起不久前看的《迷失東京》)愛爾蘭的地理故鄉舒适圈到異國他鄉紐約,這是她第一次踏出舒适圈,第二次是因為家人被迫離開“另一半心”所在的美國,以及最後一次放棄了“家鄉”一切妥當的生活和家人,重新踏上美國的土地。

這三次選擇有的是主動,有的是被動,但無一例外都會讓愛麗絲非常痛苦,但是無論如何,她總可以把自己的心安放下來,慢慢融入,無論是主觀還是客觀因素,她都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意義

看完這部電影我有好多好多想說的,但是最讓我受用的體會就兩點

一是人生中各種選擇看似複雜,各種牽絆仿佛束縛住了前進的餘地,但歸根結底,實際上最終的決定權永遠屬于自己,你想過怎樣的人生,你就去過怎樣的人生

第二點也就是最後一點,可謂是振聾發聩的一段話,也影片結尾的一段話:

“你會特别的想家,想的要死

但除了忍耐以外,沒有别的辦法

但是你會做到的,這一切不會擊垮你

終有一天,太陽會升起

但你可能都注意不到,因為他是那麼脆弱

之後你會在意一些與過去無關的 人和事

在意一個隻屬于你的人

那時你就會明白

此心安處是吾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