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中秋國慶假期,幾部電影裡,相對好一點的,就是《前任4》了。評價一部電影的質量,最根本是劇情,電影這個東西,特别像建築,設計最重要,至于拍攝和演出,就好比是建築施工隊,一般的導演、演員、攝影,都差不到哪裡去,所以,編劇對于一部電影,就好比設計師對于一幢建築,是根本所在。陳凱歌導演的《志願軍》、張藝謀導演的《堅如磐石》、張涵予劉德華黃軒主演的《莫斯科行動》,這幾部電影最大的問題在于劇情的設計太差,或者劇情混亂、或者劇情不合邏輯、或者就是壓根兒沒有劇情。
《前任4》最起碼是有劇情的,而且劇情的上下啟程、抑揚頓挫、前後連貫,都有。
一部好的電影,劇本是根本,再深挖下去,題材的選擇則是靈魂,縱觀目前國内外的影視領域,好電影必須有一個好概念好題材,這個跟炒股一樣,題材必須能引起社會上一個大群體的共鳴、思考或者興奮、探究,目前在國内市場上,算得上好題材的,一是弘揚國家主義、民族主義的電影,比如講戰狼怎麼英勇殺敵,最好能夠殺出國門,大殺四方,滿足的是國内很大一部分愛國粉的情緒價值;二是揭露社會某個領域、某個階層、某類群體的艱難、無奈,跟傷痕文學、苦難文學有點類似,這也是文藝工作的一個天職,文藝工作就是應該揭露社會的苦難和黑暗,而不是唱戰歌;最後就是懸疑劇,因為大部分人都有好奇心、探究欲,這種題材的觀衆面也很廣。
《前任4》的選題,題材,大體上屬于上述第二類,他的目标群體就是當今中國社會的城市中青年男男女女,他們的愛情、他們的戀愛、他們的分手;他們的婚姻、他們的結婚、他們的離婚;他們的相親、他們的相愛;他們的現任、他們的前任。所以,每一個城市中青年,都基本上能夠在《前任4》裡找到自己的一個影子。一個“前任”題材,能夠拍到第四部,已經非常不容易,韓庚都從一個帥哥快發福到了中年油膩男了,如果不出意外,《前任5》将講述實實在在的婚姻困境、《前任6》可能會将離婚男女的孩子成長問題,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
一、《前任4》裡有你與前任分手後釋然的影子
片中于文文飾演的林佳,結束了小城市的短暫婚姻生活,帶着一個兒子,重新回到大城市,她和韓庚飾演的孟雲,聚了一次,本以為兩人見面會難以釋懷,沒想到,過去的也就這樣過去了,整個見面非常平靜、淡然,于文文點了一支煙,優雅從容,這說明,已經從《前任3》裡撕心裂肺的分手中走出來了,要知道,《前任3》裡他們倆的分手,其實是可以避免的,但就是誰也不願意先妥協、先做出讓步、先進行挽留,最後真的分手了,各奔東西。這裡,有你的影子嗎?戀愛時,為了面子、倔強,最後分手。若幹年後,再見斯人,一頓飯、一支煙、些許回憶。
二、《前任4》裡有你在頻繁相親的影子
孟雲在與林佳分手後,一直處于單身狀态,經過适當鄭凱飾演的餘飛的點撥,加入了一個婚戀平台,開始頻繁相親。對,相親,雖然俗套,但也不失為都市男女、鄉村男女尋找另一半的直接明了的方式。不管是迫于家中父母的壓力,還是對于周邊同事朋友介紹好意的接受,亦或是對于自己過去浪子情聖曆史的厭倦。這裡面,有你的影子嗎?孟雲相親的劇情,有點緻敬葛優演的《非誠勿擾》。
三、《前任4》裡有你初進婚姻不習慣的影子
劇中一對挺有意思的情侶就是餘飛跟丁點,電影名稱“英年早婚”,我想說的就是他們,因為他們搞了一個結婚冷靜期,搬到一起同居生活了,将婚後的生活預先演練一下,沒想到,遇到很多問題,比如,一開始雙方都把自己進行了僞裝,僞裝成做菜能手、僞裝打掃衛生、……,一起住了幾天,僞裝了幾天,後來發現太累了;比如,開銷的問題,餘飛總是大手大腳,那作為準老婆的丁點,要開始收繳餘飛的工資。這種不習慣,是從戀愛進階到婚姻之後,必然出現的,原來都在彼此面前收斂着自己,後來天天住在一起,這種收斂太痛苦了,還得偉對方改變自己過去的一些習慣。這裡面,有你的影子嗎?
這兩人生活在一起,在觀念、習慣上都發生了很多沖突,最後終于也像《前任3》裡那樣鬧了分手,慶幸的是,這一次,他們中有一個人先妥協了,最終挽留了這樣愛情。
四、《前任4》裡有你再進愛情但還是提不起勁的影子
終于,經過多次頻繁的相親,孟雲與律師出生的傑出能幹女性柳柳有了感覺,這種感覺的觸發點是他們的聊天交流的過程中,居然發現在前些年他們居然去看過同一場宮崎駿的動畫展,而且是前後排,這無疑拉近了兩者之間的距離,給人以一種冥冥中注定的天意感覺,劇中說“在平行宇宙中他們可能早已相戀相愛了”。但遲到的緣分,也是緣分;相親結實的緣分,也是緣分。孟雲與柳柳走在了一起。但,似乎孟雲還是沒有進入重新戀愛的狀态,為什麼?因為他單身習慣了,常年的獨自生活,已經有了自己固有的模式,突然生命和生活中,又加入一個柳柳,他反而不習慣、不适應了,雖然,他内心是喜歡柳柳的。有一個鏡頭,孟雲獨自在辦公室裡刷手機,也不願意回家或者去和柳柳約會,這樣的孟雲,有你的影子嗎?
《前任4》以及《前任》系列電影,描繪的是現代都市青年的戀愛、婚姻生活狀态,戀愛、分手、前任;結婚、離婚、前任;每一段戀情,都會産生一個前任;每一段婚姻,也會産生一個前任。其實,人生就是如此,輕舟已過萬重山,上學工作、愛恨情仇、結婚生子,過了這座山,再過那座山。現代社會,已經對前任不再避諱,誰是誰的前任,再正常不過了。深層次講,電影深刻地探究了一個問題之一,就是現代性下,婚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問題。
針對婚姻的必要性,從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看,婚姻其實越來越沒有必要,現代性的一個顯著特征之一就是高度的社會分工,隻要你有錢,基本啥服務都可以買到,愛情可以買到、婚姻可以買到,體貼入微的照顧也可以買到,做菜可以買到、打掃衛生可以買到,原來需要老婆或者丈夫幹的事,現在基本可以“市場化”獲得,這就從根本上注定了婚姻的必要性正在逐步喪失。因為人類社會形成婚姻的原因,也是在于人類從爬行到直立之後,骨盆變狹窄,嬰兒不在母體内發育完成就必須提前分娩,十月懷胎的艱難、嬰兒出生後的需要照顧,都必須有一個固定的人來提供,社會上無法獲得,這個角色就是丈夫。婚姻,本質上是各取所需;愛情,本質上也是各取所需,同時兼有一次為期6個月左右的化學反應。雖然很多人不願意接受這個觀點,但這會就是事實,隻不過,所取、所需的東西不一樣,有些是金錢、有些是才華、有些是美貌、有些是氣質、有些是家世,僅此區别而已。
針對婚姻的可行性,電影也給出了一套解決方案,就是餘飛和丁點那樣,先是不裝,他們兩裝了幾天,實在裝不下去,後面就不裝了;其次是家庭會議,把問題擺在桌面上,夫妻倆一起讨論解決,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解決日常小分歧;最後,就是在面對非常大的分手危機時,不輕易說分開,哪怕說了,也要有人先站出來挽留,不要太在乎自己的 面子。
最後,《前任4》為什麼是一部不錯的電影?因為它拍出了現代社會愛情和婚姻的真實、現實,有了共情力。對!共情力、同理心,這是一切優秀文學藝術作品的基本特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