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史詩一般的電影。沒有印度電影通常的歌舞,是一部非常嚴肅的政治電影。雖然長達将近三個小時,但是喜歡看政治電影的觀衆絕對不會覺得電影冗長。而且,雖然電影的描述方式是不停地穿插回憶和不同的故事線,但觀衆不會迷失在這樣的叙述方式裡。

故事講述的是英國統治下的印度,1919年4月發生了令人震驚的阿姆薩則慘案:英印軍隊對手無寸鐵、和平抗議的印度群衆毫無警示地掃射,造成約千人死亡、另有千人受傷的血案。這個事件我以前是知道的。我并不知道的是這部電影描述的主角錫克族人薩達爾·辛格于1933年潛入英國,隐姓埋名七年之後,于1940年刺殺了雖然不是直接下令者但同樣需要對慘案負責的時任英印旁遮普邦的首席文官邁克爾·奧德懷爾爵士。甚是重要的細節是:薩達爾·辛格從來不把自己的行動看成單純複仇,而是革命,更加有别于英國政府強加給他的“恐怖主義”的罪名。于是,盡管他在奧德懷爾爵士家做幫傭的時候,有數次機會直接近距離刺殺後者,但他最後都放棄了,因為他也不想被看作幫傭對雇主的刺殺。最後,仿佛冥冥中自有天意,在奧德懷爾爵士剛剛發表了一番為英國在印度的殖民統治辯護的演講之後,薩達爾·辛格成功地在大庭廣衆之下,将其斃于槍下。

在電影的後半部分時間,導演又用了相當長的片長對阿姆薩則慘案整個過程做了回顧,當中穿插了奧德懷爾爵士以及直接下令的戴爾将軍對慘案的發生毫無悔意的回憶。可以說是清楚地說明了薩達爾·辛格的行刺确實可以算是某種形式的公正,而非複仇。

從這部電影所描述的故事來看,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如果沒有像本片男主這樣的人物的行動,很難說能真正推動英國殖民統治在二戰後的迅速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