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影中最讓我回味的兩次飲酒對談,一個是李滄東《燃燒》中女主角漲紅着臉說的那句“我好想像晚霞一樣消逝”。另一個就是洪常秀《在你面前》女主角這段将死之體悟,兩段對話都是以女性為主體,都是關于死亡,前者像是在說彩雲易散琉璃脆的傷感與決絕,後者則是在講述自己刹那間宗教性的體悟。

...

《在你面前》是很短一部電影,隻有85分鐘,恰如一則短篇小說,影片隻有稀松平常的場景,前半部分似乎也隻是稀松平常的重逢,異國生活的姐姐回到故鄉,與妹妹攜手同遊。影片開頭,姐姐看着熟睡的妹妹,手上戴着白色手表,而此刻的妹妹,正做着不願說出的美夢。

小說的前半段,明麗的景色,寒暄的對話,甚至讓人覺得有些空洞乏味,但是女主人公寫滿閱曆的臉上,總是帶有某種平和疲倦的神色,談話間她一筆帶過在異國的多年經曆,潇灑地表示自己并無财産。女主人公似乎有心事,妹妹并沒有去仔細察覺,因為她還沉浸在某種喜悅裡,她對姐姐叙說着日常的生活,而姐姐卻執拗地想知道妹妹的美夢。

妹妹沒有講出她的美夢。她有個努力工作的兒子,房子剛漲了2億韓元,她似乎也不必去講什麼美夢,普通人的生活正常運行着,她的美夢還會接着做下去。而作為主人公的姐姐,一種悲憫的氣質逐漸在其人物形象上展現,在閣樓上擁抱小女孩一幕尤為明顯(她感慨着那女孩,真漂亮啊,此處是個鋪墊),酒桌上導演的一番話更是直接點了出來——“冬天您坐在長椅上,看着鴿子,那一刻您的臉像是有聖光照耀。”

...

所以,酒酣耳熱後,主人公那段宗教的體悟也就非常自然,毫無突兀之感。她講述了17歲準備去自殺前突然感悟的“萬物美麗”,像是激活了心靈的一個開關,感受到萬物的存在,她還很明确表示,這不是因為死亡湧上而來的情緒,她的體悟,有點像東方哲學的禅悟,又有些像西方宗教中“愛”的概念,具體是什麼不重要,那一刻,她嘗到了靈魂的新泉,讓她當時沒有選擇去自殺。

當命運又要帶走她的時候,她又覺得這種感覺趨近,所以她要去追問妹妹的美夢是什麼,她擁抱一個普通的女孩并不停地感慨美麗,這種感覺讓将死的她獲得平和幸福的力量,信念支撐着她,讓她看上去強大,她可以彈琴緩解局促不安的氛圍,可以伸出手掌去安慰哭泣的導演,可以笑問導演暗懷的小心思。

在“她”面前的導演(這類角色則常出現在洪常秀的電影裡),像是一種暗諷,被生活折磨的中年男人,對談中反而顯得弱小可憐,導演已婚,兒子已長大,生活亦是正常運行着,庸常的日子裡,他的美夢是什麼?可以推斷,眼下就是去睡自己學生時期的“女神”,一位久别影壇氣質非凡的女演員(在“他”的面前)。

...

人人都有“美夢”,女主人公卻在清醒地活着,她第二天清晨看到男人發來的信息,不禁在沙發上大笑起來(最後兩聲有些像抽泣),這笑的意味彰顯出男人的膽怯與畏縮,更深的意味是孤獨與悲哀,她已坦然地接受死亡,但這一刻她意識到自己與任何人不能溝通心靈,她必須獨自上路,那神聖的體悟隻在她心裡,人們與她不在一個軌道上,他們隻會照舊地生活,做着“美夢”。

...

結尾,導演有意地形成回環,這一幕也最為傷感,姐姐再次回到床邊,看着熟睡的妹妹,妹妹或者還做着美夢,是什麼夢已不重要,姐姐已在美夢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