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對《哈爾的移動城堡》當中的哈爾和蘇菲的愛情十分向往,但現在我覺得這種愛情感覺更像是一種基于自己幻想得到驗證的宿命論,不值得去羨慕。
況且哈爾本身就是一個愛慕虛榮的人,脫離了戰争的背景和電影中對他行為正義化的描述,之後他自大驕傲的個性将會更明顯的暴露出來,必然會和蘇菲的謙遜的性格産生沖突(但也許二人會形成“共生關系”從而持久,但那自然不理想)。這也許是宮崎駿以及原著作者戴安娜韋恩瓊斯他們那個時代對男女性格以及男女之愛的刻闆印象的典型之作。但是刻闆印象始終隻是一種想象中的“圖像”,他不能夠代替代表真正兩人生活之間的經營與溝通模式。
某種程度上,蘇菲喜歡哈爾,是一種認為對方需要他幫助(比如打掃衛生、維持生活以及信念)的憐憫之愛,以及對哈爾長得很帥又有強大魔法這種能力的恐懼好奇羨慕之情。他們确實經曆了戰争以及政治勾心鬥角的曆險和成長,但是一旦這種共患難的情景解除,他們是否還能夠堅持走下去,需要打一個大大的問号。
從某種程度上我覺得,如果一個陌生的人對你有超出你期待的熱情和友好,一個成熟的人會多少有些感到警惕,而蘇菲作為一個涉世未深的女青年,她對哈爾搭讪的行為并不排斥(雖然會有些害怕但還是内心充滿了期待,一種驚寵的感覺)。
另外電影中時間循環的悖論也讓我覺得即使這兩個人的愛情是宿命的,那麼也是沒始沒終的,因為蘇菲(哈爾)喜歡上哈爾(蘇菲)很可能不是因為哈爾(蘇菲)多麼“好”,而是因為哈爾偶然見過一次穿越時空的蘇菲,那麼他們兩人之間的感情更像是一種超越時空的神秘約定,一旦這個約定的神秘感去魅了,那麼未必兩個人能夠長久,就像林黛玉和賈寶玉那樣。雖然觀衆很喜歡這種命中注定的橋段,但這不是我向往的兩個人建立情誼的模式。
從這一點上來說我也能夠自信地認為所有基于時空循環,穿越時空橋段的宿命論感情類的影視作品都是不堪分析的、虛僞的、刻意博人眼淚的。因為我相信,人們喜歡彼此一定是看到了彼此身上真正有自己欣賞的閃光點為出發點,而不是“他們對彼此有過某種幻想或巧合、然後企圖在對方身上找到驗證這種幻想後更加愛上對方”。
所以進一步說,許多描寫愛情的作品在我看來是荒誕的,純粹地發洩了人們心中某種不敢發作的癡迷,所以它也不會真實的發生在我們和我們周圍的人身上,從而也是不值得去參照的,越參照越會不必要地厚此薄彼——厚“影視”薄“生活”。
畢竟“憧憬“是距離“理解”最遠的距離。
放下對哈爾的執念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