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我分析,我絕對不是噶黑,是有理有據的黑!

【總體評價】

其實它(這劇)就是一坨坨翔翔,

隻不過用東西罩起來了,一集漏一點,一集漏一點,

看着黃燦燦的,你以為是黃金,

看到最後,其實它就是翔。

沒有辯解的空間,鐵翔無疑!

【正式開評】

不得不說,前面10集的節奏啥的,确實很不錯,

有那抽絲剝繭的意味,

能引得人一直看下去,

它一集給你漏一點(真相、事實),

就讓人特别期待:真相到底是個啥?

當年到底發生了啥?

三更爹是怎麼死的?

三更爹的死和三更師傅到底有什麼關系?

……

但是看完大結局,就覺得:遛我呢,是不是遛我呢?純純遛我呢!

整個串聯起來,簡直是亂七八糟,

前面那些“精彩”,顯得特别故弄玄虛,

整個劇其實就是一坨翔,弄成朦胧美了,讓人誤以為是金子。

【欠缺的劇情/邏輯】

————第1點:三更爹的死,無人關心——

如果我是三更爹,我真的要大喊一聲:

“終究是錯付啦~~~啊!!!

到底是沒人關心我的,沒人關心我是怎麼死的,嗚嗚嗚”。

我就問一句,就一句:

“三更就不好奇他爹的死嗎?

不好奇到底和師傅有什麼關系嗎?”

畢竟前面鋪墊了,對嗎?對!

比如,三更娘有過類似的台詞,大概是說:

「也沒覺得自己家和冷頭有什麼太深的交情,

冷頭是在自己丈夫(三更爹)死後,忽然對自己家特别照顧的。」

再比如,前面一直在說,陸家大火的那天,也是三更爹死的那天。

OK,那麼,前面埋過這條線,對嗎?對!

結果三更對這事好像就不關心了一樣的:

首先,三更沒有向任何人追問,當年大火那天,有沒有人看到一個更夫,

更夫到底是怎麼死的,真的是燒死的嗎?

其次,三更挂念師傅的仇,難道他就不挂念自己爹的仇了嗎?

無論怎麼說他爹也是在那場大火中去世的,

就算他不好奇他爹到底是怎麼死的,

也應該對薛舉人(陸直)有一定的質問吧,

比如,“你們知不知道,你們害死了多少無辜的人,

多少無辜的人被這場大火無辜牽連。”

畢竟三更這個人物,前期被刻畫成了「想在一定程度上伸張正義」的人,

結果,沒想到哇,沒想到,他居然為了私仇(他師傅的仇),

跑去和薛舉人(陸直)聯手,想弄死魏知縣(小寶子),

薛舉人(陸直)害死了那麼多無辜的人,

其中包括了他的親爹,(一個本本分分、想為民做事、在工作中盡職盡責的親爹),

結果他為了報私仇,和薛舉人(陸直)聯手,

我的親娘耶,編劇你要不要看看你在寫什麼!

————第2點:“複仇者”是魏知縣(小寶子)???————

終極boss是魏知縣(小寶子),而不是陸無憂,這事真的很難說通的,很難!

喜歡這劇的觀衆,為這個結局洗啊洗啊,我個人覺得,實在是洗不回來的!!!

理由如下:

A-前面鋪墊過,風舉人分析的:兇手有冤屈、受了委屈、有深仇大恨。

明明鋪墊過的對嗎?對!

那麼,我請問:魏知縣(小寶子)的深仇大恨來自哪裡呢?

B-魏知縣(小寶子)殺人動機不夠,陸無憂的動機才是夠的,

前面演了,他們一家四口還是比較和睦幸福的:

母親會站在父親身後,笑意盈盈的看父親在兒子面前出糗,

陸無憂對妹妹很好,妹妹也非常喜歡陸無憂這個哥哥。

陸無憂在大火的時候,本想回去找家人的,

被魏知縣(小寶子)攔下了而已,

所以,隻有這樣的人,被滅了全家,才會有足夠的動機,

花20年的時間,去籌謀,去複仇!

我請問,魏知縣(小寶子)為什麼被陸無憂推了一下,被救了一命,

就花上20年的時間去複仇,20年啊,幾乎是他的大半輩子了,

因為萬曆17年的時候,他就是個十幾歲的青少年,

萬曆37年的時候,他不過就是三十幾歲,

你說他是不是搭上了自己的大半一輩子,去複仇,

要知道,陸家死的所有人,跟小寶子都非親非故的,

也就陸無憂是他的朋友而已,

但是,但是,家人們,請注意,

魏知縣(小寶子)本來就是局外人,他本來就不是陸家人,

本來就是陸無憂留了他在家裡玩,他才趕上了這場禍事啊,

他本來就不用攤上這件事啊,跟他有什麼關系呢,他就要複仇?

(他可以伸張正義,但不能是複仇啊!!!)

再強調一遍:他本就不在被殺的範圍之内呀,

他是因為被陸無憂留在家裡,所以趕上了這場禍事,

(如果我是小寶子,我還覺得:

那場大火那麼兇猛,我可真是到了大黴了,

我還有心理陰影呢,我可差點就死了!)

那麼,陸無憂推了他一下,所謂的救了他一命,

就值得他搭上自己的幸福人生嗎?

C-魏知縣(小寶子)籌謀了20年,複仇的方式居然就是:

以暴制暴、暗地裡殺人,搞了一堆有的沒的,

他想向世人揭示那些人當年的罪行,

還用《論語》啥的,搞了很多故弄玄虛的東西,

前面鳳舉人還分析《論語》的章節,

大概是什麼前面加起來是15,後面加起來是15,

《論語》的15章是「衛靈公」,

後面還有陸無憂一家人站在那裡,陸二爺考陸無憂功課,

陸無憂還說了「衛靈公」那一章。

可當時,魏知縣(小寶子)并不在呀,是薛舉人(陸直)在旁邊看着,

這些看起來都應該是在為「陸無憂是兇手」做鋪墊呀,

結果,為了反轉而反戰,兇手愣是反轉成了魏知縣(小寶子),

編劇真的有點抖機靈了,沒必要、沒必要!

D-在劇裡面,搞死一個人好像很簡單,冤死一個人也賊簡單,

衙門裡的門路呀,對吧,我看劇都學會了:

【1搞搞假證據:搞搞假人證、假物證;2向 「拍闆的官員和辦事的差吏」 行一些賄賂】

那就沒有辦不成的冤案,

結果,你猜怎麼着?魏知縣(小寶子)籌謀了20年,20年啊!!!

魏知縣(小寶子)他都做上知縣啦!!!還搞暗殺?

最後還要用自己的性命,換薛舉人(陸直)的性命,

魏知縣(小寶子)他圖啥呀!他用冤假錯案搞死他們不好嗎?

咱就算算,冷頭一個捕頭,對嗎?對!

都可以籌謀陸家那樣的大案子,

畢竟陸家是鄉紳富戶,滿門被滅,這也算是大案子了,對嗎?對!

結果,一個知縣,

還需要像個瘋批一樣的,

像個見不得人的臭蟲一樣,粘上胡子,到處搞暗殺!

無品無級的吏差 都可以把滅門大案瞞天過海,

知縣耶,有品有級的官員耶,未必搞不定一個薛舉人(陸直)???

我驚了,編劇你要不要看看你在寫什麼!!!

總結:

把魏知縣(小寶子)反轉成兇手,其實就是畫蛇添足、狗尾續貂,

我剛開始看的時候,甚至在想,是不是陸老爺得罪了什麼人,被屠門了,

陸直對陸老爺有孝心,所以20年後來複仇,

看着看着,覺得複仇者是陸無憂,這已經是個反轉了,

這個時候我就在思考,

那陸無憂是怎麼脫身的,

當時不是數了屍體數量嗎?

結局的時候也填坑了,

好像要演成那具屍體是小寶子的,

這就可以了,足夠了的呀。

結果又給我個反轉,陸無憂推了小寶子一下,救了小寶子,

那麼請問,陸無憂臨死之前撞見了陸直殺陸忠,到底有什麼意義?

明顯就是編劇為了反轉而反轉。

但其實,真的沒必要再次反轉成魏知縣(小寶子)是兇手了,

實在是太太太太牽強了!!!

編劇為了反轉而反轉,完全忽略了人性性格和人物動機,

更是完全忽略了自己前面的諸般鋪墊!

————第3點:陸直,一個青少年,如何撬動那幾個人一起滅門————

在這一點上,劇情鋪墊是不夠的,

陸直再厲害,也就是個半大小子,

縱使陸直前面對下人再好,下人也領他的情,

可陸直終究是仗着陸老爺的勢呀,

如果下人們不是認為陸直得寵,陸老爺又沒兒子,

怎麼會對陸直有一定的敬意,一定的感念其好 呢???

一個孤兒,終究是仗的是主家的勢呀!

陸老爺(主家)當衆拆了陸直的台,

陸直就沒了倚仗,說白了,陸直就是一個小孩兒、無依無靠的孤兒,

張貴他們縱然對這個小孩子有情誼、有心疼,

也不足以支撐他們聽了一個小孩子的鼓動,就去殺人放火,

張貴、師兄、陸忠,三人也就罷了,畢竟這三人本來也是殺人越貨的角,

但是賭鬼陳旺,怎麼的呢,就好像跟這個陸直 情誼好的不得了的一樣的,

就為了這個幹少爺,做什麼都行的樣子,

陸直還感動地掉下一行淚來,

既然是情誼深厚,那麼衆人得手後,賭鬼陳旺怎麼又不肯離開了呢,

說是舍不得老娘,那可以帶着老娘一起移居啊,這事很難嗎???

你們隻是移居,不是逃命,

說逃命不方便帶人,隻是移居而已,帶着老娘移居,很難嗎?

又說是好不容易翻身了,不舍得離開,可是你不離開,很容易被人懷疑啊!

而且,越是在這個老地方生活,越要被人瞧不起的,

換個新地方,重新開始立人設,才是正确思路啊,

在老地方,想把人設重新立起來,是很難的,

新地方才方便立人設呀,從此以後你就能 擡起頭做人上人了。

你在蠹縣,别人永遠覺得你是奴,

也許你可以脫了奴籍,

但是你脫不了别人對你的刻闆印象、固有印象!

所以,陳旺是為什麼不肯走?

另外,陸直既然都能被陳旺感動得「眼淚流下來~」,

為何就因為陳旺不肯走,還沒怎麼勸說呢,就感覺陸直起了殺心一樣的。

張貴、師兄、陸忠、陳旺,

可以是為了私欲、為了錢财、為了不再受陸老爺的欺負或者鉗制,

(但其實,也沒見陸老爺對他們有多差,

前面還演得一片和諧的,陸家下人對陸老爺都蠻忠心的感覺。)

他們幾個可以是為了其他的緣由,

就是不能被一個小孩子,鼓動了幾句,

就決定殺人放火,

這明顯是缺了一些鋪墊(這幾個人物的動機鋪墊),

可以是 早就看陸老爺不順眼;早就不想受陸老爺鉗制,等等。

Bug一堆!!!爛!爛!爛!

————第4點:結局的時候還強行 來了一波 陸直和小寶子的回憶殺————

最後,小寶子問了一句,你吃過酥油什麼什麼包嗎?(當年陸直給小寶子吃的食物)

然後回放了一些陸直和小寶子少年時期的畫面,甚至還有一些少年陸無憂的畫面。

沒必要、沒必要!實在沒必要。

(少年陸無憂都死了,還有什麼情感糾葛,大結局的時候,還有必要回放少年陸無憂嘛!)

要我說,就應該設置成陸無憂活了下來,陸無憂是兇手,

他這20年過的非常糾結,非常痛苦,

他以為自己和陸直是朋友,可是陸直殺了他們全家,

陸無憂有時候甚至覺得陸直不配,你憑什麼啊:

“我已經沒有任何芥蒂,和你做朋友,可是你卻殺我全家”,

陸無憂就想知道,你到底是把我當過朋友,還是虛與委蛇?

陸無憂當時想回去找妹妹和爹娘,被小寶子攔了下來,

我們假設,如果,陸無憂和小寶子都活了下來,

陸無憂雖然嘴上不說,

但是心裡怨了自己20年,無處發洩,也莫名怨了小寶子20年,

兩個人都過的非常痛苦,于是兩個人聯手複仇,

小寶子這麼多年,也一直講義氣地幫助陸無憂,

小寶子也不相信,給自己帶好吃的、沒有任何芥蒂和自己交朋友的陸直,殺了那麼多人。

到大結局的時候,昔日的三個好友相見,

彼此的質問,那多精彩啊,那才夠味兒啊!

就算小寶子做了陸無憂的“屍替”,沒能活下來,

陸無憂與陸直20年後再相見,

倆人的情感得多複雜,

(劇裡小寶子和陸直20年後相見的時候,情感根本不夠!

畢竟陸直也不是天生壞種,純真的時候都是和小寶子度過的,

他對小寶子應該是有一定的情感的,因為小寶子代表了他自己的純良歲月。)

那麼,如果能改成兇手是陸無憂,

大結局的時候,陸無憂質問陸直(薛舉人):

“你害了那麼多人,你于心何忍?

當年我要回去找妹妹和爹娘,可是我卻沒回去,我沒回去,

我像個懦夫一樣,躲進了深井,

20年,我每天晚上做夢,都是大場大火,我想跑回去救妹妹和爹娘,

可我就是跑不動,

然後我就會看到你在我眼前,嘲笑我,說我無能、不孝、是懦夫。”

(那場大火燒了20小時,卻在陸無憂的生命中燒了20年,陸無憂過不去那個坎!)

陸直(薛舉人)聽後,(瘋批了),開始了誅心發言:

“沒用的,你以為我們隻用了迷藥嗎?哈哈哈哈哈(狂笑)

你回去也隻能看到他們咽氣的樣子,渾身是血,

因為我們是用刀,一刀一刀的 殺了所有人,

陳旺,陳旺這個懦夫,他為什麼沒下刀殺了你,

不然也沒有如今這諸多事了,

哈哈哈哈哈哈,造化弄人,我終究是沒改成這命,

20年,20年,我到底是為了人世的公平,還是為了私欲,

我以為我要 還原 書中的世界,可我卻成為了毀了書中世界的人。

還你罷,還你罷”。

然後畏罪自盡。

這樣多有戲劇張力,人物刻畫也會好很多。

【欠缺的人物刻畫】

這部劇,感覺就沒什麼人物刻畫,幾乎約等于沒有人物刻畫!

人設崩得厲害!

感覺除了工具人:高士聰和鳳秀才(土雞)沒崩,剩下的人都崩!

————三更:崩————

前面還是為了正義的三更,就查着查着案子,就被衙門裡的規矩同化了?

他是怎麼被 世俗、官場 同化的呢?刻畫的根本不夠,就轉變了。

就算辦案手段被同化了,說了幾次:尋釁滋事、拒差逃跑,

那他内心的正義感到底是怎麼沒的?

他為了讓老百姓不受坊行打行的欺負,

他能頂着壓力、違了衙門規矩,散了坊行打行,

後來是怎麼的呢,就開始“以暴制暴”,

明知道薛舉人(陸直)以一場大火,殺了那麼多人,

結果他要和薛舉人(陸直)聯手殺人,我真的醉了。

我希望看到的是:這個人物對世間事的糾結,

他明明敬重師傅,他一直以為師傅是個好人,

結果越查越心慌、越查越不安,

他開始不明白,他開始糾結,他開始不懂:

到底什麼是公道、什麼是正義,

他從敬重師傅到--懷疑師傅到--懷疑自己到--懷疑真理到--懷疑世間,

再到理清真相--看懂人的複雜性到--維護真理到--用自己能用的方式守護世間。

他最後也和「爹爹的死、師傅的“壞”、師傅殺爹爹」、這一系列的事情和解了,

他選擇用自己能用的方式守護「世間的公道與正義」。

————冷頭:崩————

這個人設簡直是亂七八糟,

看似 劇中 在宣揚 沒有純粹的好人和純粹的壞人,

但其實就是「為了這樣設定而這樣設定」而已,

立意是好的,但是,都!沒!站!住!腳!

冷頭和四娘有那樣一番“純愛戲”,

按理是個内心有純善的男人,

三更也一直說:冷頭是好人,

其他角色也認為冷頭是用他自己的方式在制衡多方的勢力,

盡可能的保衛老百姓。

就是這樣一個男人,在殺三更爹的時候,

一點都沒猶豫、沒糾結,手起刀落、非常利落。

要知道,三更爹是他認為的好人哝!!!愛崗敬業的好人哝!

另外,既然選擇讓冷頭親手殺了三更爹,

那就要把 三更一點點得知真相的那種「糾結和痛苦」演出來啊,

結果導演編劇選擇忽略這條線。

既然選擇沒有「三更 糾結、心痛、痛苦、難受 于 師傅殺了自己親爹」的這條線,

那就不用設定為冷頭親手殺了三更爹,

可以是張貴或者其他人動手殺的,

冷頭想阻止,但是卻來不及了,眼睜睜的看着三更爹被殺了,

冷頭内心痛苦了很多年,所以加倍對三更和三更娘好!

如果是他親手殺的,結果,他臉一抹哒,

開始對三更和三更娘 好,這人物得多。。。多。。。惡心啊!

————陸直:崩————

這個人,設刻畫的不夠、黑化的轉折也不夠!

前面刻畫成一個讀過書的“善念”小書童,

但是他的「苦與悲」還沒刻畫夠呢,就讓他黑化了。

如果劇中有個立意:下層人總是不容易的。

這樣的立意就會更深刻一點。

比如,一群下層人被上層人玩弄于股掌之中,

上層人對下層人就是:心情好的時候盡是甜棗,心情不好盡是打罵淩辱,

(畢竟前面演了陸老爺有“家暴”行為,打四娘嘛!)

下層人有諸多不甘,明明心有善念,最終卻也都消磨了。

如果改一下:陸直作為一個孤兒,

有幸被收入陸府,小心翼翼的過活,

機靈、會辦事、深受大家喜愛,

但是慢慢的他發現,很多事情和他在書中讀到的 都不一樣,

又慢慢發現,很多人隻不過是利用自己而已,

比如,陸忠,擺弄自己,想讓自己做傀儡,

陳旺,不過是看上了自己幹少爺的身份,可以撈到點好處,

張貴和師兄,也有他們自身的貪婪和替人做刀俎的不甘,等等,

陸直本以為陸老爺是寵他的,

結果,陸老爺臉一抹哒,把他的尊嚴放在地上摩擦,

他黑化了,恨上了陸府中所有的人,所有看他笑話的人,

他被趕去莊子,本以為沒有回陸府的希望了,

可是陸忠為了擺弄他,設計讓他回了陸宅。

他回來後,發現陸老爺其實有弟弟、侄子,

他自己連屁都不是,他發現自己就是癡人、小醜一般、可笑至極,

陸老爺有侄子,怎麼會要他這個書童做幹兒子呢,

他覺得自己很滑稽、很可笑。

後來,他看到陸無憂是真正的少爺,

那個他曾經幻想了很久的位置。

他看到陸無憂阖家歡樂,他羨慕嫉妒恨,(畢竟他是個孤兒,渴望母愛和父愛)

慢慢的開始心理扭曲,

他不服,他覺得:都生而為人,為什麼我就一定是奴籍?

為什麼我就得被戲耍、被當成小狗來養。

(畢竟他讀過書,生出一些 人權的思想 也是正常的,

但是書 讀的又不完全,無法消解自己心中的欲望。)

慢慢的,他黑化了,扭曲了,

想讓陸家上下都死絕,

然後再銜接陸忠等人,一起滅門,就合理很多了。

————小寶子:壓根就立不住————

為什麼小寶子就是“正”的代表呢???

壓根就沒鋪墊夠,

最後讓他成了“正”的代表,非常突兀,非常!

我真情實感的追了這部劇,

花了一整天的時間看完了,

之所以願意寫這篇長評,之所以打了這麼多字,實在是因為我太失望了!!!

就有一種感覺:自己付出了真情實感,結果被渣男所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