蕾雅賽杜女主角。
影評不多,說明小衆。
老婆每次看完一部新電影都要上豆瓣看影評,我說,這次我來寫,看我的就完事了。
因為影評不多,所以我敢寫。
我不是專業人士,所以我也不用專業術語,我就說大白話。
女主角就叫法蘭西,演的也是????????法國發生的事情,電影顔色從一開始鮮豔明亮,到後面陰暗冷峻。我大膽的猜測導演編劇是借女主之經曆間接介紹法國曆史,從一開始的輝煌浪漫自由文藝,到後面的痛苦絕望對未來失去信心。當然這是我亂猜的。
女主的家,黑,紅,一點都不溫馨,沒有人味,雖然是過着人上人的日子,但是大家都帶着虛僞的面具,沒有人真心的關心彼此,兒子小聲問在飯局的媽媽:“我可以看電視嗎?”媽媽維持着客套官方的笑容輕生耳語:“作業寫完了嗎?”多諷刺!人與人之間的互動純粹是功能性的。
看完這部電影,我再也不相信實況報道了,再也不相信電視新聞節目了,因為全是劇本,全是套路,說白了,就是虛假,霸氣女主自導自演,建立人設,深入戰場,成為全法第一網紅,即使真心想要幫助困難人士,别人也不會以為你是真心。就像之前聽說過的一個段子:有人追偶像,他簡直不敢想象,我的偶像竟然也會吃飯睡覺上廁所!
痛苦萦繞在一整個電影裡,可以說,随着時間的推移,越來越痛苦。女主法蘭西情緒越來越容易崩潰,她想要找到辦法解脫,找過心理醫生,去阿爾卑斯山的有錢人療養所休假,愛上了一位“拉丁語教師”,我超級喜歡那段他唱的歌,也沒有字幕,最後問他唱的什麼,他說唱的是末日審判,然後女主就抑制不住地去吻他。哇,很美,但是sorry,他騙她的,他是記者,報道了她這段療養的生活。但戲劇化的事,他們的愛情卻又是真實的。
女主和老公和兒子從頭到尾等于是形同路人,沒有感情,更多是固定在角色和身份裡的扮演。老公應該怎麼樣,兒子應該怎麼樣,媽媽應該怎麼樣。兒子不愛媽媽,老婆不愛老公,老公也隻是功能性的“關心”一下老婆。當然最讓人窒息的是,由于幾乎全社會都認識女主,也導緻了全社會都不理解女主,不想理解,不需要理解,因為她已經“完美”人設了。碰到著名的法蘭西,拍照,簽名,然後走了。看到她哭了,路人男的想上去問兩句,路人男老婆拽着他走了讓他不要多管閑事。
現代社會人與人之前冷漠至此!令人發指!
最後女主算是覺醒了,說出了很關鍵的話:不要憧憬未來,不要以為未來會更好,更進步,把握當下最重要。是的,不要想未來怎樣,我也想補充一句,也不要沉迷過去怎樣。把握當下是一切問題的正解。
電影結尾女主看到一個年輕憤青砸自行車的那段鏡頭很有意思。她輕輕靠在“準男友”的肩膀上,擔心害怕,眼睛凝視鏡頭,然後閉眼,慢慢地笑了,内心開始有了力量,然後再次睜眼,似乎想明白了什麼,眼神裡充滿了力量,然後再是緩緩閉眼,這次閉眼直到電影黑屏放演員表,最後這次閉眼更多了一些淡定和從容,同時也有一些些懸念,總之特别喜歡這樣的處理。講白了就是,懂的自然懂,不懂的也不必裝懂。
就寫這麼多,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