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本為大明藩屬國,薩爾浒之戰中還曾出兵一萬三千人,協同參戰。
1623年,朝鮮發生了宮廷政變,新任國王仁祖李倧一上台,就全盤推翻了前任國王的中立外交政策,一切以尊明為本位,拒絕與後金産生任何官方交往。
為了消除腹背受敵的可能性,皇太極即位幾個月就命二貝勒阿敏,率領三萬餘八旗精兵,發動對朝戰争,史稱“丁卯之役”。
朝鮮在戰場上一敗塗地,國王仁祖率百官從王京倉皇出逃至江華島避難,但堅持不降,派人去明朝求援。
雖然明朝中樞積極籌備援朝,主張趁後金空虛,從海上及甯遠多個戰略方向直搗遼東腹地,但袁崇煥卻對救援朝鮮表現得極為冷淡和消極。
眼見明朝援軍無望,朝鮮這才被迫同意與後金議和,放棄了與明的反金軍事同盟,與後金結成了所謂的“兄弟之國”。
十年後, 朝鮮并沒有認真履行盟約内容,繼續保持與明朝的宗藩關系,皇太極第二次發動戰争,統領十二萬大軍,親征朝鮮。
這次戰争仍無懸念,朝鮮軍隊潰不成軍,朝鮮國王逃到了南漢山城。死守一個多月後,内無糧草,外無援軍,朝鮮國王于1637年年初被迫親自出城投降,對皇太極行三跪九叩君臣大禮,象征朝鮮徹底臣服于皇太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