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有兩部最佳電影,一部是《千與千尋》,另一部就是《海上鋼琴師》,它們在我心中都是極其特殊的存在,而我也終于能來“朝聖”了。
其實《海上鋼琴師》和同時代的幾部很像,例如《阿甘正傳》和《肖申克的救贖》,充斥着畫外音去講解劇情,向我們娓娓道來主角的經曆。當我2023年第一次看到本片時,剛開始真沒覺得有什麼特别的,叙事套路和90年代的其他幾部佳作沒多少區别嘛,但越看就越發覺我錯了。在1900鬥琴後、遇到那位少女後、在舷梯猶豫良久後仍返回船上後,我覺得1900比阿甘更純粹,比安迪更渴望自由,但最終卻選擇了那條獨屬于自己的那條路。
從生至死都在船上,說實話,這需要很大的決心,他不是沒猶豫過,例如那對父女讓他有所動搖,促使産生了下船的決心,這也證明了1900不是個精神病,他和你我一樣,都是有情有欲人。如果說下船是人之常情,那麼不下船才是1900,這不是說他不是人,而是說,他不願淹沒在城市的人群中,不願做那一個個漫無目的之人。按理說他擁有高超的鋼琴演奏水平,就算下船了也不會像大多數人一樣為生活奔波而苦惱,可以與心愛之人富裕地度過一生,這也是大多數人夢寐以求的生活,但1900清楚,這不是他想要的,他不想以此為生,不想随波逐流。在決鬥時,他會因為對方的演奏而落淚,會因隻見過一面之人暗生情愫,會因喜怒哀樂而彈琴,而下船後,還會如此純粹而自由嗎?也許會,但面向無盡的城市時,他無法保證自己能夠始終如一,無法保證還會因為熱愛生活而去活着。
有些人不喜歡這部,覺得太消極,不理解主角,這很正常,就像片中那些陸地上的人們,生活很苦,卻已習慣,也就無法理解這種近乎怪異的生活。但我還是想說,1900不下船,不是懦弱、不是消極、恰恰相反,他是最清楚的人、最樂觀的人。一生未下船,卻已看清這個世界,有多少人一輩子都無法看懂世界,有多少人能像他那樣樂觀、從容地面對死亡?從這一點上,我是無比羨慕的,半生就已看清世界,享受每一個當下,靜靜欣賞音樂,傾聽這個世界,最終離開這個世界。下船是沒必要的,就像“朝聞道,夕死可矣”那樣,1900早已選擇了自己的結局,在他眼裡,下船隻會徒增煩惱、浪費生命罷了。
這種優秀且獨特的電影,放眼整個影史都很少見,在我心中能達到最佳也絕不隻是其特殊,而是看到了那個理想中的我,那個能看清世界而仍熱愛,努力生活而不厭倦,面對死亡而不悲傷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