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10,看哭了,也看得心滿意足,關于回憶,關于鄉愁,關于小鎮青年和小鎮姑娘,“過去”在“時間”“空間”“人”等不同的标簽下被具像化了以上種種,而最有意思的一點是,以上的這些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其中一條情感的鍊條斷了,剩下的都會搖搖欲墜。費裡尼将“回憶”拍到了我心中最好的樣子,自此同類型的電影恐怕再也不能超越此片在我心中的地位了,一般同類型的電影,要麼“惆怅”“傷感”,要麼“放下”,或者向着虛實結合這種更藝術化的方向發展(當然這樣也容易表達上走火入魔,老塔的《鄉愁》後半就是例子),但費裡尼沒有任何情感的流露,甚至不是刻意去保持中立,隻是展示,就這樣拍出了一個完全不同基調的“回憶”電影。娛樂至死般的狂歡活動開場,暗戀的情愫為導向,母親的葬禮為節點,結束于又一場狂歡的婚禮,她離開了這片土地,電影也在最最恰當的時候結束,沒有一絲遺憾的感覺,而是所有人都真心為她高興;對于小鎮也不是留戀,也不是放下,隻是在過去和未來間暢遊般遐想;更是一種歡呼,将“回憶”拍成一場“盛典”,為過去的我們自己而歡呼,是的不是留戀,隻是來自于和存在于心底的歡呼。如果問哪一部電影制作過程中的費裡尼最不可替代,不是《八部半》,不是《卡比利亞之夜》,這才是答案;同樣,不是曾經作為“意大利小鎮青年”的費裡尼,也拍不出這樣的電影
“不明白 不明白 為什麼我不能放的開 舍不得 這個愛 你是一生一世不會了解 我明白 我明白 在我心中你永遠存在 或許你會有一天懷念 可是我已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