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映的追光新作《新神榜:楊戬》,僅用了三天就突破了票房的億元大關,
足以見得如今觀衆對于國産動畫的支持與喜愛。
不僅如此,近些年來從15年的《西遊記之大聖歸來》打響了“國漫崛起”的第一槍以後,
伴随着《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票房神話、《白蛇2:青蛇劫起》的超神制作等越來越多的優秀國漫的出現,
一舉扭轉盤踞中國動畫市場的“低幼化”傾向,令無數觀衆燃起了“國漫崛起”的熱情之火。

但事實上“崛起”這個詞用得并不恰當,“複興”才能更好地概括中國動畫由盛轉衰、又重燃希望的變化曆程。
曾幾何時,我們兒時的動畫也不乏大量耐人尋味、制作精良的佳作,
而現如今,我們面對現在小朋友在電視機、平闆電腦前看的動畫片總是不禁惋惜。
然而就在25号,我們的一部兒時經典煥然一新,推出了高清重制版。
此消息一出,引得無數網友驚呼“爺青回!”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部,播出15年,經曆過腰斬禁播,至今沒有結局,豆瓣評分高達9.6的神作——
中華小子
導演: 張天曉 / 周磊
編劇: 周銘 / 艾力克·保羅·馬亥
主演: 黃怡晴 / 徐剛 / 劉強 / 王肖兵 / 遊軍
類型: 喜劇 / 動作 / 動畫 / 兒童 / 冒險 / 武俠
制片國家/地區: 法國 /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
首播: 2007-10-06(中國大陸) / 2006-12(法國)
集數: 26
單集片長: 24分鐘

《中華小子》講述的是一個具有武俠特色的玄幻冒險故事。
相傳,千年以前,有一位惡魔——黑狐王在中原地區作惡多端,危害人間。
百姓怨聲載道、苦不堪言,隻能求助于少林。

少林派來了三個武僧,他們合力将其封印在一口千年佛鐘之内,解救了一方百姓。
然而時過境遷,黑狐王瞅準機會逃了出來。
然而能夠戰勝黑狐王的,隻有當年那三位武僧的轉世——“唐小龍”、“陳小虎”和“花小蘭”。

可是他們還隻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孩子,根本沒有能與黑狐王抗衡的力量,
于是他們需要前往少林寺,在曆練中不斷地成長,學習屬于自己的武功秘籍。
待到成長,一舉打倒黑狐王。

對于動畫片來說,能夠塑造出個性鮮明、深入人心的動畫角色,是十分重要的。
翻開中國幾代人的記憶,伴随我們長大的動畫形象皆是諸如“米老鼠與唐老鴨”、“鐵臂阿童木”、“聰明的一休”、“可愛的藍精靈”等舶來品。
新世紀伊始,除了那些自古以來就寫入神話故事中的“孫悟空”、“哪吒”等等的老IP,
而能夠使我們影響深刻的中國本土的民族動畫原創形象則寥若晨星。

然而,《中華小子》卻在兼顧東方審美的同時卻不顯俗套,為我們塑造了——唐小龍、花小蘭和陳小虎——這三個有血有肉的中國動畫形象。
首先登場的花小蘭,正如其名字一般,有着如花木蘭一般“巾帼不讓須眉”的氣質。

當然,《中華小子》也沒有理想化小蘭的性别困境,在那個女性地位相對較低,女性意識相對落後的時代,小蘭面對了許多質疑。
親人的誤解,方丈的猶豫,寺裡其他武僧的輕視。


但這并沒有磨滅小蘭習武的決心,用自己的誠意打動了方丈。
調和另外兩位少年,同時也是小蘭使命。
唐小龍和陳小虎,是在花小蘭的牽引下覓得。

唐小龍是開封府尹的公子,有點目無尊長和以貌取人,喜歡在衆人面前賣弄.愛擺大公子的架子,但也能夠為朋友舍棄生命。
陳小虎是農民的兒子,他憨厚老實,樂觀,向往自由與和平。

而出身開封府尹的公子唐小龍和祖上世代平民的陳小虎,暗藏着“貴族與平民”之間的階級矛盾。
在後面一次穿越未來的故事中,小龍和小虎在長大成人後,也分别帶領了官方正統的皇家軍隊和民間自組的農民起義軍,更加暗示了這一設定的内涵。


在造型上,人物外觀設計别具一格,脫離特定朝代制約,
唐小龍長衫、長發、手執寶劍;花小蘭中式長褲,手拿長鞭;陳小虎短衫、短褲、短發,手抓三節棍,
再分别配以灰、紅藍不同顔色的服裝,非常富有中華民族特色。
如今看來,依舊貼合主流審美。

面對以黑狐王為首的強大的邪惡勢力,他們在鬥争中既表現出沉着、勇敢和機智,又不失少年兒童的天真、童心和稚氣。
他們既相互關心、協同作戰,也時而會賭氣使性兒,單兵出擊。
他們就像鄰家行俠仗義的小英雄,平和真實,圓了一個又一個中國少年幼小心靈中的俠客夢。

該片在海外一經播出之後,迪斯尼電視頻道稱贊道:
“我們很高興能夠看到來自中國的東方風格的動畫片。”
可以說,強烈的民族化風格是《中華小子》獲得成功的基礎。

中國功夫驚天下,天下功夫出少林。
唐小龍、花小蘭和陳小虎三人為學習武藝,被少林寺收作俗家弟子,一路打怪升級、斬妖除魔,片中也滲透着濃厚的武俠文化色彩。

此外《中華小子》的取材與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有着很深的淵源。
在《息壤》一集中吸收了大禹用息壤治水的神話和“刑天舞幹戚,猛志固常在”的斷頭英雄刑天的神話。

《睡眠花》一集中的“朱乙神”,即鐘山之神燭陰。

《山海經·海外北經》中記載:
“鐘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裡。在無䏿之東。其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鐘山下。”

三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不屈不撓的意志,深刻踐行着《易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古訓。

在影像構圖方面,《中華小子》的很多場景吸收了中國傳統的水墨畫“虛實相生”、“情景交融”“意境幽遠”之特點,
使其美學風格上滲透出濃厚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底蘊。

除了作品本身極為優秀的欣賞價值之外,影片的國際交流與傳播的意義也十分深遠。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中華小子》是由法國投資和中國制作,由上海今日動畫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出品的“混血兒”。
但是其法國出資方在創作方面未進行大面積幹預,或許正是這份對藝術的自律性的執着,才造就了《中華小子》制作精良,内涵豐富的令人望其項背的曆史地位。

《中華小子》的故事框架在2000年就已經确定,2003年正式投入樣片制作。
同年秋季,該片的樣片在法國戛納電視節上一經亮相,立即赢得業内人士的廣泛關注,在當時參展的全球738部動畫片中浏覽率排名第五。

這一成績引來了迪斯尼、福克斯、法國電視三台、德國加拿大及美國ABC電視台等全球各大動畫購片商的極大關注。
結果,在片子尚未正式制作的情況下,就預售給法國電視三台播映權、德國廣播公司全球代理權、迪斯尼頻道播映權等。

在中國大陸播出之前,《中華小子》已經遠銷到全球34個國家和地區。
這樣的成績放到今天也是無人可及,真正做到了一波強勢的“文化輸出”。

《中華小子》當年播出之時,短短的26集,并沒有給出一個準确的大結局,
三位小英雄揚長而去,如同當年“國漫輝煌”的退場。

如今,距離《中華小子》的首播已經過去了15年,中國動畫經曆了“低谷”,也迎來了“複興”。

雖然今天的國産動畫的制作水平以及票房号召都值得稱道,但是觀衆的評價總呈現出“褒貶不一”、“兩極分化”的态勢,
在華麗精美的視覺效果下,劇情的單薄,題材的同質等都是當下動畫創作者必須直面的問題。
正如《中華小子》片尾說的那樣,還有很多考驗等着中國動畫,道阻且長。

*本文作者:淺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