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内容簡介

高中畢業的绫自述要成為一個讓别人羨慕的人,這就意味着要考上不錯的大學,可是事與願違,她考上的大學并不是像東大那樣有名。畢業季,當同學們紛紛合影留念,她也勉為其難地與大學同學留了影。

為了追求自己的夢想,绫孤身一人來到東京,一番跌波之後,在東京一角的三茶租到了廉價且不錯的房屋。一次偶然的迷路,绫遇到了和自己同鄉的直樹。一次晚上她被同事邀請出來吃飯,直樹意外到場,後來才知道他們都在三茶一帶租住,于是互相熟悉了起來。绫和直樹互有好感,兩人互相吃飯,逛街,看劇。當看到自己起了球的内褲,绫陷入沉思,自己來到東京這個大城市是為了什麼?當想到自己多年以後,也像那兩個老夫老妻吃着一份章魚燒,索性,她不辭而别。

在惠比壽的男女聯誼中,绫接觸到一裝逼努力哥涼,因為涼的自我炫耀很讓她反感,對一起到來的富二代孝之卻印象不錯。就這樣,绫與富二代開始了親密的交往。大城市的人有一個共識:30歲之前的女人如果能在米其林餐廳約會,那會是很成功的女人。而富二代承諾在她過生日時,要在米其林為其慶生。绫高興之餘,為這次生日,也分期付款買了很貴重的白色裙子。可事與願違,绫等來的是希望落空和富二代的劈腿。

随着绫消費的提高,她不得不向上司提出漲工資的心願,可上司以能力不符為由果斷拒絕了她的請求。绫不得不在網上尋找工作,後因為專業為法語的緣故,成功被一家在銀座做法國品牌的女性老闆看中。但老闆對員工的嚴格态度以及對绫的犀利言語讓绫更加努力工作。一次,前輩讓绫去買空也的餅,可她并不知空也的餅需預定才能買到。眼看工作不能完成,偶遇和服店的老闆幸和先生,和服老闆順利幫她度過難關。之後,绫和和服老闆互相教化利益而維持了幾年的情人關系。

一次同學聚會,绫本想炫耀一下有着自己的封面雜志,可同學們都在談論着自己的婚姻,并紛紛拿出手機裡拍的照片互相欣賞對方的孩子,對她的雜志反而一句沒提。這次的同學聚會,徹底刺激了绫。她下定決心,與和服老闆斷絕了關系,并以結婚為目的參加了相親會所。經過一番努力,成功與一名39歲的中産醜男正人結婚,并在豐州高層買得不錯的公寓。绫也許認為自己很幸福,可8年生活中的不和諧最終使她陷入困境。夫妻雙方商量分居一段時間,以此為未來的家庭生活做更多的心理準備。可,事與願違,分居期間,丈夫被公司一27歲女合約員工套路,并懷上了孩子。以此锲機,兩人正式分手。

分手後,绫被一經常吃早餐的年輕帥氣服務員搭讪,後兩人成功發生關系。而在這段時間,花店一朋友為绫介紹一開律師事務所的男朋友洋介。在兩人約會期間,绫印證了曾經和她一起吃飯的努力裝逼哥說過的話。後,又因服務員被花店朋友相約而煩惱不已,晚上約出了那個10年沒見面的裝逼一哥。後,短暫的回老家之後,又再次回到了東京,不過是和男閨蜜在了一起。

二、我的感觸

1. 物化的人,最終是異化的人。

因為鄉下的口音而難為情的绫;

裝逼努力哥開場地自說自話;

因害怕高層樓人的異樣眼光而近乎歇斯底裡的恐高女;

以和服老闆為代表的上層假面夫妻;

醜男以孩子也是自己炫耀的勳章的價值觀;

把吃好吃的等同于去高檔餐廳消費的绫;

法律港鵬男以出生地選擇結婚對象
……

在大城市,這些現象已然屢見不鮮,好像這些已經成了約定俗成的共識。在性一方面,男女通過其不斷的互補來互相安慰自己暫時失落迷茫的靈魂;在城市生活方面,以結婚為目标式的結婚,占有式的家庭,占有式的孩子,以為占有這些就是幸福。甚至在鄉下的人,绫媽媽帶着女兒給自己買的耳飾,朋友們都羨慕地說出即使是假的也這麼好,還口中說道:不愧是大城市。好像隻要是“大城市”這個标簽本身就擁有無窮的魔力,好像擁有或被貼了這個标簽的人就擁有了自信,一切不好的、俗的東西好像就能被通通地遮住。

其實這就是資本異化人的方式,最終讓活生生的人變成和死氣沉沉的物品一樣。經過資本的侵蝕,城市化的加劇,這種異化現象非但沒有被揚棄,反而呈現出深化和加劇的趨勢。具體表現在:以統治人、束縛人、扼殺人性為特征的異化機制,從傳統政治統治和經濟壓迫轉化為技術、理性、意識形态等無形的文化力量對人不知不覺的操控。這種新的統治形式由于具有技術主義和消費主義的“合理的”外觀,更加深入到社會生活和個人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

2.為什麼绫會選醜男?

相親會所,绫選擇醜男難道就是因為他的套路嗎?其實更多的是自己的潛意識吧。支持她夢想的人或許不是她自己的渴望,而是身邊人強加給她的,或者更準确地說,是資本主義充斥的城市環境強加給她的,可能是已陷入的努力裝逼一哥,也可能是離異賣花女,而她自己并沒有意識到這一切,但正在朝着這一目标通向無底的深淵。

她有意識或無意識的選了一個相貌平平,甚至有點醜的男人作為自己的丈夫。在她的心裡,一直有一種隐形的觀念在指引着她,好像隻要醜一點,幸福就能來。結婚後,當與丈夫在生活習慣上不同時,在價值判斷上相左時,她不斷通過别人的生活來暗示自己:我是幸福的,也許生活就該是平凡的,平平淡淡之中這才是生活本身。她通過這種近乎非理性的方式來麻痹自己,把自己生活的并不幸福這一事實壓到了自己的潛意識之中,自己不願意去想,也不敢去面對,因為這個問題太過暧昧,也太過根本,牽一發而動全身。

當20年後,绫再次回到那個曾經的東京一角——三茶,那個自己初到東京的第一站,有着低廉的房租,但處處都散發着濃厚的生活氣息的城市一角。是的,她看到了直樹,這個曾經讓她感受到了幸福的男人,可是啊,因為那一眼望到頭的幸福使她如此的決絕。也許就是這一别,昭示着她與真正的幸福漸行漸遠,但這冥冥之中又隻是再一次命運的捉弄,并沒有什麼特别之處。

是的,如果再向前倒退幾年,從高中畢業開始,她一邊追求上層的物質生活,一邊也不斷想要擺脫掉自己這種追求金錢的潛在心理,而更多追求自己想要的精神生活,可是她發現在這樣的上層生活中,并沒有她想要的生活,于是有種又繞了一個圈的感覺。多年以後,自己走在家鄉的路上,偶然碰到了高中老師,老師說出“你實現了夢想了啊”,她驚呆了,在這驚呆之中,老師拿出當年她拍的的雜志封面,内心的種種酸楚,物質與精神,現實與夢想,肉體與靈魂這兩股始終無法交合的力量突然彙聚到了一起,以一場悲痛的眼淚噴薄而出而告終。

劇中,導演除了用這個明顯讓人心疼的眼淚之外,還用了一個更加隐晦,也更加高明的方式展示了這一矛盾:初次绫吃章魚燒是幸福的,快樂的,是有生活觸感的;離開直樹,再次路過這裡,看到老年夫妻吃章魚燒時,是可憐的和鄙視的,以及有種不舍但還是想要逃離的沖動;最後她又來到這裡,本想要體驗一下這裡的生活氣息和情侶之間自然流露出的幸福笑臉,可讓她萬萬沒想到的是,她看到的不是别人,而是多年前被自己果斷抛棄的人,而這個男人已然結婚,也已經生子,夫妻生活溫馨甜美,家庭生活其樂融融。這個場景與當年的自己是如此的相似,可這個場景又與自己此時的心境是如此的不同。如果當初自己不離開直樹,也許此時買章魚燒的就是自己了,這種時光倒流的反差,更凸顯了绫内心的渴望。

我們可以想到,原來绫高中時并不知道自己的夢想是什麼,或者說對自己将來想要什麼樣的生活還很模糊,很多概念還未能很好地界定。18歲的自己本以為隻要能過上令人羨慕的生活,也就理所當然地能過上令人幸福的生活。所以她一直朝着這個目标邁進,也隐形地在一直尋找生活的答案。她去東京,離開直樹選擇富二代,換工作,和和服老闆私情,與醜男結婚……我們可以看到,當绫的薪水越來越高時,她對自己的生活不滿,以為結婚後就能幸福,當自己真的結婚了,她依然不滿……她陷入了迷茫,到底是哪出錯了。最後自己決定回到老家,也許這次她真的悟到了生活的真谛,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可時間不等人,物是人非今猶在,不見當年還複來,留給她的隻有感傷和無奈。

三、本劇特色

不錯,講故事能力一流。每集很短,隻有11集,但内容完整,劇情感人,五星好評。當老師拿出多年前自己的海報時,有點想哭的沖動,這種沖動是對自己青春流逝的感歎。當看到主人公也哭時,有種共鳴感是很意外。

人物塑造方式扁平和飽滿搭配,主角绫塑造的很飽滿,而其他人物則重點突出某一點,比如醜男,基男。

劇中的人物突然對着鏡頭,然後跳出劇情直接變成在場人,以叙述者的口吻,把自己拉到與觀衆同等維度進行解說,這種講述方式很獨特。

暗線處理的不錯。先是绫抛棄生活,真情,幸福,後來绫先後試圖在和服老闆,醜男,小鮮肉處尋的一絲真情和幸福,可這種看似廉價卻無價的幸福已經很難尋求。

四、我的看法

内容有點俗套,整體就是現實與理想的沖突,資本主義的異化,城市人的物化。

導演好像要故意諷刺這種現象,所以可能讓觀衆有種錯覺,認為大城市的生活是麻木的,沒有感情的。

其實這是片面的,大城市照樣有感情,關鍵不是在城市還是在鄉下,而是在人心,在我們對生活的态度,是自我認可的态度上,是重存在還是重占有的生活方式上。但,如果這樣拍出來的話,可能有主題不明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