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劇大概率不會火了。
播出至今,沒關注度,沒話題。
但真的得聊聊。
在影視劇普遍漂浮無根的大環境裡,還有這麼一部樸實真誠的劇存在。
它受了冷落,我們更該珍惜——
您好!母親大人
評分未出。
但不少一星已經到場,都是因為一個——
“不配。”
因為個人過往的绯聞,女主董潔被認為不配在劇中飾演一個母親。
Sir懶得八卦。
比起争執的口水,不如聚焦于作品。
改編自不良生的散文《雲上:與母親的99件小事》,這在國産劇中少見。
反複的回切,或許有點零碎。
缺乏令人上頭的狗血,劇情顯得平淡。
這些都會造成一些觀看上的不友好,但《您好!母親大人》仍然展現出了相當罕見的品質——
追逐流量的國産劇,是否還能保留對生活起碼的尊重。
01
初看《您好!母親大人》是不太靠譜的。
飾演母親丁碧雲的董潔,80年生,今年也不過41歲。
飾演兒子丁曉軍的尹昉,86年生,今年35歲。
兩人之間,實際僅差6歲。
這能成?
可很快,你就感受不到了違和。
看董潔的出場——
中年婦女常見的短卷發,深凹的法令紋,臉色蠟黃,面容憔悴,眼皮重得像是擡不起來。
敢老。
但這是第一步,表演的細節更讓你接受——
這個角色真的老了。
母親丁碧雲到上海看病,檢查完,母親領着丁曉軍到南京路附近逛逛。
途中,丁曉軍遞給母親一瓶水。
董潔先是皺眉、喘了口氣,費勁地緩了一秒,再強打精神把水喝下。
遠遠看過去,這就是一個行動不便的老母親。
《您好!母親大人》故事一共分為三條線索,跨越了30年。
第一條線索是現在。
丁曉軍步入職場後,與母親共同抗癌的相伴。
它代表了錯過的遺憾。
第二條線索是,學生時代。
高中到大學。
從丁曉軍離開母親,再到他重新回到小城。
它代表了人總有一天,要獨自行走在世界裡的成長。
第三條線索是,童年。
丁碧雲從結婚,到離婚,一個人吃盡生活酸楚,撫養孩子長大。
主打年代感的戲不少,大都在用年代符号和回憶殺,勾起觀衆的情懷。
但是像《您好!母親大人》拍得這麼細的,不多見。
文字可以寫得細。
但拍成影像,會不會讓觀衆失去耐心?
畢竟到處是爽劇,恨不得三分鐘一個反轉,動不動就“四海八荒”。
好在這部劇的導演抵擋住了外界的雜音,專注于還原原著的細節。
真實的力量,自然動人。
就拿賣豬肉這麼一件小事來說。
小嗎?
其實不小。
因為幾兩豬肉,可能是一天最大的開支,是思來想去為孩子的營養做的盤算。
撞見丈夫出軌後,丁碧雲一氣之下“淨身出戶”,一個人撫養曉軍。
買五花肉的時候,丁碧雲隻買了半斤。
看見攤販一刀下去多了幾兩,着急地說着:
你少切點
就半斤啊
第二次,丁碧雲丢了工作。
她更窮了。
這也反映在豬肉上——因為要的太少,被肉販呵斥:“買這麼點肉都不夠壓秤的。”
沒辦法,隻好再買些豬油回家。
豬油,用來拌飯。
不至于一點葷腥都沒有。
豬肉呢?
自然是都留給兒子。
自己夾起一旁的榨菜,吃了起來。
可吃到一半,丁碧雲的眼眶紅了。
是因為日子苦?
不是。
她挖到了被曉軍藏在飯碗裡的一塊肉。
02
《您好!母親大人》有點像《俗女養成記》。
一點一滴讓你回溯童年的記憶碎片。
比如過年時,電視裡趙本山和範偉的春晚小品。
過冬暖被窩用的熱水壺。
家裡停電時,母親對着牆壁扮出的動物手影。
但是“俗女”丁碧雲沒有得到太多愛的包圍。
在那個年代,為了做自己,她選擇了一種苦澀得多的人生。
90年代初,在女工之間傳唱的齊豫《敢愛》專輯裡的那首《橄榄樹》。
代表了那個時代,女性開始想要獨立闖蕩的精神特質。
丁碧雲的每一次人生轉折,都镌刻着大時代的印記。
比如好友的南下廣州,對應的是改革開放初期,人們紛紛南下創業的時代趨勢。
她自己則被買斷了工齡,下崗。
開羊毛衫店,重新做回個體戶。
亦是那個時代工人下崗後,自主創業的謀生選擇。
時空之間的轉場設計,也看得出用心。
比如這幕。
大學,丁曉軍半工半讀,去大排檔推銷啤酒。
下班了,就脫下工作服,拿出書包念書。
關上櫃門的瞬間,鏡頭一切,是工廠裡,正準備拿出工作服上班的丁碧雲。
還有這裡。
上一個鏡頭,是丁碧雲參加同學會的場景。
下一個鏡頭,就轉換成丁曉軍大學的同鄉會。
這一時空的互文,是母子人生和性格的互相映照。
Sir想起來,高圓圓在早些年的采訪中,也這樣說起過自己的母親:
我本來以為我跟自己的母親是截然不同給的兩種人,但是最近我發現自己越來越像她! 我有兩道法令紋,這本來是困擾我的地方,但我每次照鏡子看到它,我會心裡一暖,這讓我看起來很像媽媽,真好。
年輕時候,丁碧雲不顧母親勸阻,偷走家裡的戶口本和傅強登記結婚。
到了丁曉軍,他依然不肯聽丁碧雲的建議報考師範專業,而是選擇了自己理想的文學。
丁碧雲興奮地走出胡同口。
如同丁曉軍填報完志願後,一身輕松地走出教室。
最後,他們都相繼失敗。
一個離了婚,一個成了三流作家,卻都不曾因為自己的決定後悔過。
他們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理想裡殘缺着。
又互相填補着對方的人生。
哪怕常常不理解,最終卻總會發現,每一寸性格裡都刻滿了她的影子。
03
丁碧雲,可能是上一代中國母親的縮影。
不管境遇多麼艱難,都咬牙忍耐,硬着頭皮死撐;
不管内心多麼艱苦,都不輕易在孩子面前流露脆弱。
房子剛租完,工作被辭退。
她低聲下氣,請求對方退一點錢給自己好過年。
聽聞丁碧雲有新歡,前夫來廠子裡鬧事。
看着前夫被保安帶走,背後是一衆看熱鬧的工友,丁碧雲憋着勁讓眼淚噙在眼眶裡,不掉下來。
一個人帶着孩子的日子,丁碧雲幾乎做遍了所有的工作。
縫紉師傅、小商店老闆娘、流動早餐車攤主、服裝廠女工、外貿加工員......什麼掙錢多做什麼。
有外快就接。
下班後,還兼職去剝小龍蝦,一斤掙一毛錢。
這是上一代女性的“女子本弱,為母則剛”。
拼盡全力,隻為孩子安好。
日子再窮,丁碧雲都不想丢掉做人的“體面”。
哪怕婚後丈夫不務正業,每天招呼一堆狐朋狗友喝酒打麻将,她都怨在心底,默默承擔家裡的開支,期盼哪天丈夫醒悟悔改。
然而,唯二的兩次“不體面”,都是因為兒子曉軍。
第一次,是離婚前。
晚上回家,丁碧雲聞到曉軍嘴裡的酒味,徹底惱怒。
她徑直走進門,掀了麻将桌,和傅強在過道上大打出手。
再也不顧上旁人的議論,當着衆人咒罵傅強這些年的不負責任。
第二次,是離婚後。
曉軍到了上小學的年紀,丁碧雲不願意讓曉軍回鄉下念書。
但城鎮戶口需要三千塊的落戶費,丁碧雲找遍了所有方法都湊不齊這錢,隻好找多年不聯系的前夫解決問題。
不料前夫不認賬,丁碧雲說什麼也要把電視機擡走賣錢,讓孩子上學。
争執中,被前夫扔到了大街上。
前夫一氣之下,把電視機摔出馬路。
丁碧雲呢?
還是撿起來,一個人邊流淚邊抱着被摔碎的電視機回家。
這是丁碧雲在劇裡最接近“潑婦”的兩次。
是什麼讓這樣一個嬌小的女子,也有這樣的力量?
年輕時候,丁碧雲原本有機會重拾愛情。
和溫柔儒雅的日本經理梅衆一起遠赴日本,兩個人的日子至少不用像一個人這麼累。
但看到曉軍把自己的出生證明藏起來,她最終還是為了孩子,犧牲掉自己的幸福,拒絕了梅衆的愛。
丁碧雲從來不把兒子丁曉軍當拖累。
可老了,生病了。
知道兒子為了陪自己抗癌辭掉工作,丁碧雲的第一句話卻是:
是媽媽拖累你了
有人說。
丁碧雲這種女性形象已經過時了。
但是你無法否認,她們就是這樣活過了一個無從選擇的時代,那是屬于她們的強大與勇敢。
你遇上了另一個時代的主義與正确。
但這是你的運氣,而不是你用來俯視她們的資本。
丁碧雲打小功課就好,學習成績拔尖。
但恢複高考那年,父親病逝,家裡沒有多餘的錢,母親重男輕女,決定讓丁碧雲辍學,供小兒子讀書。
丁碧雲滿肚子委屈,但還是賣掉了書,辍學打工。
她的自我犧牲、囿于家庭,好像不符合今天被肯定的價值。
但我們是否想過——
那被今天追捧着的潮流,可曾給過她機會嗎?
丁碧雲的母親說過,“女人就是命苦,不是為男人活,就是為孩子活”。
然而沒有說出來的是,她們何嘗不想為自己活。
不做誰的妻子,不做誰的母親。
隻做自己或被疼愛的女孩,感受“今夜的月色真美,風也溫柔”。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罐頭蓋的日與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