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人》是我看過的第一部黑色電影,也是一部經典片了,集中了大量可以引發沖突和制造情節的元素,兇殺、政治、懸念、愛情、友情、道德、忠誠、背叛、人性…

《第三人》是格雷厄姆·格林的小說,是卡羅爾·裡德導演的電影,最後停留在我們記憶裡的,是演員奧森·威爾斯,雖然出鏡時間不長,但給人記憶最深刻。

據說,影片拍攝中,編劇格林和導演裡德因為最後一幕起了争執。格林想要一個幸福圓滿的結局,哈裡和Anna重修于好,而導演裡德和制片人覺得基于哈裡的種種作為,Anna不應該再理睬他。再電影放映後,格林寫道,“導演裡德和我之間為數不多的幾次重大争執中,有一次是關于結局的,事實證明他是對的!”

《第三人》被奉為一部經典黑白片,是因為在那個預算緊張又沒有太多特效技術支持的情況下,依然可以運用很多拍攝手段來完成。比如片中多次運用了“陰影”,用來暗喻潛伏的黑暗或邪惡;還有“拱門”,代表重生,抛開舊的,進入新的;以及“窗戶”,對“陰影”的披露。

拍攝用了深焦、斜角鏡頭、三人/多人鏡頭…讓畫面更豐富,烘托更深刻的氛圍和情緒。這不單單是一部電影,應該說是一部藝術品。

昨天在電影學院的放映廳看的,一次不同的觀影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