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強宣布拍攝第二部導演作品時,我并未多在意,格鬥孤兒的新聞當年也看到過,并不覺得是多好的改編素材。不太理解,也未看好過他當導演的執念。
後期電影節放映口碑發酵,我也才思忖“王寶強回歸現實題材”宣傳語的真誠分量。看過《消失的她》走出影院,工業文本和滿滿的商業算計讓我身心不适,第一感覺就是我太想看部真正的現實題材洗洗眼了。(我無意拉踩,說的是真實的個人感受。) 但真正看到《八角籠中》,還是和我想得不太一樣。
影片中第一次讓我動容,是向騰輝抓着馬虎和蘇木回家,看到他們破爛的家,病卧在床的姐姐,被滿眼貧困震驚,更說不出口要錢。反扯謊說兩人在他沙場打工,給留下工錢。真實的困苦場景,現實無奈,冷靜倔強的女孩子,與向騰輝悲憫的眼神,就讓人濕了眼眶。而向走到山坡上回看兩個少年的目光堅決,風塵仆仆衣裝叉着腰的寶強,就讓我感覺真的太帥了,好有魅力好高大。
第二次動容,是在向騰輝回老家看母親,而道出塵封往事,向母求着領導給向機會。一個母親對兒子命運的關切,世事無情,向聽着母親喃喃算賬滑落的眼淚。再一次擊中心底柔軟。
這兩次動容,是電影給的,也是現實的影子給的。全在于現實題材的力量。我原以為這部影片是由新聞事件前後延展,講現實事件,也呈現綜合格鬥運動的發展。但我想錯了。
影片第一次轉折處理的生硬草率,是俱樂部的格鬥表演在省城首演,來人砸場子,也不鋪陳原因,就是質問,打起來,一場港片式的動作戲調度:向騰輝面對沖過來的打手,幹脆利落一拳一個(可能是寶強要過動作戲的瘾)。接着又是死黨沖出來舍身解圍的見慣劇情。這個轉折是必要的,但處理得不好。
劇情最大的沖突點“格鬥孤兒”事件的爆發,對一場新聞事件的刻畫,影片沒能更寫實的力道,而采取了些記者圍堵,網絡洩憤跟貼,僞當事人落井下石等等比較常見的略潦草的手法。可能也隻是不符合我期待。但之後的影片的确是走向了我未料想到的方向。
當一場故意決絕不歡而散的晚餐成了告别。誰 能預測兩位少年之後的命運呢。當蒙面持刀搶 劫的歹徒落荒而逃,追過月色裡那片麥田,驚 呆的向騰輝一如驚呆的我,“一個人重操舊業很 驚訝嗎”,淚滑落的少年,怎麼讓人恨不起來,眼中有哀痛,無法怒其不争。而再見到蘇木,昨日的希望新星廢了,像喪家犬被人打斷腿,無力再與命運掙紮。史彭元的哭戲太厲害了,這個孩子仿佛真的一塵不染。影片到這裡的悲劇走向,讓我始料未及,而其實影片也已經開始遠離了真實原型事件,而更單純地靠近電影創作。寶強開車去讨合同一段,噙着淚目光射火,很有感染力。他奉獻了很多如此精彩的眼神戲。
上訪談節目。向騰輝和馬虎的隔空對簿,馬虎的怨恨、“忘恩負義”,兩人的反目與互相攻讦,反類型耐得品咂的意味,一度讓我驚喜。(當然随着劇情發展揭曉這不過是演戲“炒作”。大概人物與劇情本該如此,沒得遺憾。)
早先,我以為這部電影在一定程度上會是MMA 推廣的體育電影。完全是想錯了。影片的壓軸戲,一場真正八角籠中的綜合格鬥對決。也距離這項運動的真實面貌遠矣(甚至運動名字都用了化名FMA)。而這也是一部電影純粹的造夢段落。黑白畫面,格鬥少年絕地反擊,親手捧起了自己的夢想,鮮血與眼淚橫流。見證一切的向騰輝則轉身離去歡呼的現場。誰又沒同蘇木一起落下眼淚呢。這個氛圍是電影給予的。一場寫意的與命運抗争勝利的畫面吧。
影片在莫西子詩《在星空望自己》響起時而止,這首歌真的很好聽很契合。一定程度彌補了影片配樂的相對缺位。在歌聲中停留座位看完片尾的觀衆也是我見過最多的。誠然,影片問題很多,有佳章但整體節奏不是很流暢,一些情節在用力渲染情緒卻不能感染到人。但這部影片還是讓我看到電影該有的複雜創作,傾注感情的鏡頭表達,純粹真實的人性光芒,感人振奮的抗争,悲怆,與造夢感。寶強,你真的很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