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第13集更新完後,不知電視劇會對結局如何處理

1. 增加當下流行元素:男主從普通程序員改成遊戲架構師,抖音直播一哥角色,外賣騎手撞車,還有盧迪的二刺猿設定

2. 開篇的叙事:小說中對于前兩次爆炸是平鋪直叙的,而電視劇中則改成了插叙

3. 乘客與警察形象的豐滿:小說中對于老焦、陶阿姨之外的車上乘客幾乎沒有背景描述,而電視劇中以單元劇的形式補充了這些角色的身世,這種處理幾乎讓這個故事成為了群像劇。最典型的莫過于社恐二次元貓貓潮男盧迪,書中對他的描述僅僅是“口罩男”,完全沒有涉及到二次元,甚至連家庭都沒提,更沒有延伸到父母對子女所愛的流行文化的看法及其沖突。劇裡他的故事展開了太多太多:死宅動漫基地,漫無止境的八月,父母與子女的代溝。我是先看的電視劇再看的原著,這些增補導緻看劇的時候我以為盧迪會加入主角團,結果沒有,還懊惱過,原來是小說原著的安排…【冒險故事的主角團通常不是三人行嘛!】同樣的,抖音直播一哥和肇事逃逸帶西瓜看孩子的父親的故事增補了很多關于描述底層生活的内容,用循環流設定拍微小叙事。這個部分也是個人認為電視劇最動人、最眼前一亮的地方,早已有人分析過,不再贅述。

4. 關于對話:在前幾次循環下車報案的情節中,電視劇比小說增加了不少男女主的對話,用于展開類似電車難題的功利主義與道德主義沖突的讨論,救自己還是救全車人?可喜的是,這些台詞在電視劇中并沒有淪為道德說教,而是恰當地處理成了正常人經曆事故後的自然與合理的反應。

5. 感情線:劇裡比小說裡要多出很多很多篇幅,也表現得更為細緻【這點我倒是更喜歡小說的處理,,雖說共同經曆了這麼多場生死難免會有感情上的增進,這種情節是合理的,隻能說人各有所好吧】

6. 男女主與父母/同事的聯系:這些元素可以看作主角團與車外現實生活的聯系。先說女主,小說中幾次循環期間女主與父母有幾次通話,而電視劇中(至少是前十三集中)删除了這些情節。男主在原著裡隻是普通的程序猿,而非含有暴力元素的獨立遊戲架構師,電視劇修改男主人設的同時也增加了男主坐車開會這一設定,順理成章地多出了男主與同事通話與會面的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