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湖南衛視播了《遠方,不遠》講的是港珠澳跨海大橋總工程師林鳴在高考恢複後考上大學的故事,非常應景合适。

但在播出後有些争議,我沒有加入那些娛樂組,隻能在這裡辯一辯了,辯得就是王俊凱的台詞,我認為很貼合人物形象,在初看時我也有覺得表達的不合适的地方,但在了解林鳴後卻覺得就應該這麼演。

一處是林鳴與劉曉發生争吵,劉曉這個演員中氣十足對着林鳴一通大吼,林鳴也有情緒卻回的一字一句慢條斯理,就感覺一拳打在了棉花上,吵也吵得不痛快。這就是兩人的差别,林鳴當時雖也是工人但他書生氣更重,是一個沉靜内秀的人物,和劉曉嘴皮子吵得溜溜的,那不是林鳴。他不會朝劉曉大喊,他的回嘴與其說是對劉曉說,不如說是對自己說,他沒有指望劉曉能懂自己為什麼放着當時最光榮的職業、不錯的待遇、看得到的光明前途去選擇高考,他的回答隻是“這是我的選擇”。他是不被理解的,他的性格也不是激烈的争辯試圖去得到别人理解的,就像一棵樹,隻是默默地紮根。

另一處是在上大學後,老師點名時,或許有些觀衆希望林鳴對着老師侃侃而談,但一個剛上大學的學生,說着自己也沒有底氣的想象,怎麼可能侃侃而談,他被老師叫起來是激動的,是沒那麼自信的,是渴望被認同的,所以他的聲音在用力在緊繃着,肢體動作也是不自然的向前傾看着老師。

其餘的地方我都覺得台詞很舒服,尤其是他回“魏廠長,我覺得您說的很對,有多大能耐辦多大事兒。”還有“高考恢複了,我要上大學”聲音裡的欣喜和期望,都很好。

我覺得他的演員路是未來可期的,不是看幾個動圖和不知前因後果的cut就能妄下定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