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知道你想要什麼,你要的是,成為全天下的王。"
這或許是整部《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中最驚心動魄的一句台詞。
當這句話從妲己口中說出時,她不是在施展魅惑,而是在道破真相。
這個經典的"禍國妖妃"形象,在這部新版《封神》中,獲得了出人意料的新解讀。
在傳統封神故事中,妲己往往被塑造為一個徹頭徹尾的"壞妖精"。她蠱惑君王、殘害忠良、釀造亡國,是一個典型的"紅顔禍水"形象。
然而在這個版本裡,導演烏爾善給了妲己極大的突破:她不再是單純的蠱惑者,而是一個複雜的共謀者。
當殷壽的血意外解開了九尾狐的封印,妲己并沒有立即對殷壽施展妖法。相反,她先是品嘗了殷壽的血,仿佛在品味他的野心。
這個細節暗示了一個重要信息:妲己從一開始就看透了殷壽的本質。她說"我知道你想要什麼",不是妖言惑衆,而是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殷壽内心最深處的渴望。
二
妲己與殷壽的關系,是這部電影最耐人尋味的部分。表面上,這是一個"妖妃蠱惑君王"的老套故事。
但仔細觀察,你會發現這其實是一場心照不宣的交易,甚至可以說是一種心理共生關系。
妲己說要"報答"殷壽解開她封印之恩,方式是幫助他登上王位。這個"報答"的形式很特别:
她沒有用妖法直接幫殷壽奪位,而是選擇成為他的同謀。她引導殷啟弑父,卻讓殷壽保持"清白";她承擔了所有的"惡名",卻讓殷壽能以"受害者"的身份登基。
這種配合,與其說是妖妃對君王的蠱惑,不如說是兩個野心家的完美合作。妲己心甘情願地扮演"妖妃"這個角色,為的是讓殷壽能夠"名正言順"地達成目的。
從心理層面來看,兩人之間似乎還存在着某種微妙的情感紐帶。妲己對殷壽的了解遠超其他人,她能看透他内心最深處的渴望。
這種理解産生了一種特殊的親近感,雖然這種親近更像是基于共同的權力欲望,而非傳統意義上的愛情。
三
新版《封神》對妲己的改編,體現了創作者對這個千年神話的現代思考。
在這部電影中,妲己的存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權力本質的象征。
她的"妖性",實際上是權力欲望的外化表現。這種設定的高明之處在于,它直接點明了權力與欲望之間的關系。
權力的誘惑就像是一面鏡子,照出了每個人内心深處的欲望。
妲己的出現,某種意義上是殷壽内心欲望的具象化。
她幫助殷壽實現野心的過程,實際上是在幫助他釋放内心的黑暗面。
當殷壽說她是"祥瑞"而非"妖孽"時,實際上是在承認:是他自己的野心召喚了這個"妖妃",妲己不過是他内心欲望的具象化而已。
這種設定巧妙地颠覆了傳統的"妖妃蠱惑君王"模式。妲己不是導緻殷壽堕落的原因,而是讓他敢于正視自己欲望的鏡子。
她的存在,讓殷壽能夠毫無顧忌地追逐權力,因為所有的"惡"都可以推給這個"妖妃"。
這種權力與欲望的糾纏,構成了整個故事的核心主題。
四
影片結尾,妲己用自己千年的修為複活了殷壽。這個情節很有意思:
一個被認為"惡毒"的妖妃,卻做出了一個極具犧牲精神的選擇。她用自己積累千年的道行,換來了殷壽的重生。
這個選擇讓人不禁想到:妲己究竟是真的愛上了殷壽,還是僅僅是為了完成他們的"交易"?或者,這個選擇本身就暗示着,就算是"妖",也有着自己的情感和準則?
說到最後,不得不直面影片背後的諸多争議。
就像殷商王朝走向覆滅一樣,這部電影也經曆着它的"封神之劫"。
主演們接連"塌房"。飾演殷郊的陳牧馳深陷輿論風波,飾演姬發的于适更是被推上風口浪尖。
這些争議仿佛印證了電影中那句台詞:"你能看見的,也許隻是他想讓你看見的。"當光環褪去,誰又能說清演員們台前幕後的真實面目?
而導演烏爾善更是飽受質疑。從被指"蒙獨"到《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預告片中那些被群嘲的特效,都讓這個本該承載着傳統文化複興希望的項目蒙上了陰影。
這不禁讓人想起比幹的預言:"風雲突變,天棄大商。"當一部作品失去觀衆的信任,再宏大的史詩也可能淪為笑柄。
然而,正如姜子牙在電影中說的:"天下,非商王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
電影同樣如此,它終将交由觀衆評判。第二部《戰火西岐》的命運,或許就取決于創作者能否放下商業的算計,真正尊重這個傳承千年的神話。
就像殷壽最終被自己的野心反噬一樣,任何想要靠噱頭取勝的影視作品,都可能重蹈覆轍。
畢竟,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觀衆的眼睛是雪亮的。
我是書影明心,點個贊,感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