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導演和影後的對談之後,突然有很多話想說。
我知道這部片的視角是男凝的,就應該讓人不舒服。那些準确又生活的台詞都是在服務這種凝視。在這樣的視角下,即使女性被完全符号化,對我來說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會把女性符号化,本來就是男凝的一部分。影片沒有義務過度解釋和道德判斷。

但我看完還是會好奇,也許正因為導演說這是來源于他自身的感受,于是更好奇導演本人希望女性角色對叙事的作用是什麼?

因為說實話,我觀看過程中個人并不覺得這個女孩是某種“被凝視的符号”“被動的無知少女”。她脫口而出的那些台詞都很生動、并不是扁平的臉譜。

現場果然出現類似的問題,我非常意外的聽到導演解釋說自己和女演員聊過很多,他觀察到女性在談論性時,往往沒有男性那種劇烈的焦慮和緊張,反而是一種“空空的”狀态。然後女主的這種空和淡也形成了和男性的對比。這與我個人體會是很一緻的,男性幾乎無法真正讨論“性”。他們在這個話題上太不自然、太刻意、太焦慮,擰巴到滑稽。而我本人确實很容易處在接受不到這份過度表達的空置狀态中。

也許正是因為台詞是在場景下即興的,這樣的共同創作讓這部作品裡每個角色保持那種成立感。

看了導演的訪談說他是在蘋果店做零售,把所有年假請完去拍這部片。用黑白,一部分也是因為有些段落用手機拍的,黑白能“藏拙”。這一切都真誠得讓人想祝福一句:希望他還能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