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碎片時間把接近三小時的陳魯豫對談窦文濤節目給看了。兩位專業主持人間的思想碰撞十分精彩,讓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能自如地表達自己是件很痛快的事情。他們的對話真誠得就像是我日常腦海裡的兩種聲音在辯論,魯豫代表的是勇敢堅韌、理想化、被績優主義規訓得很妥帖的強者思維,文濤則是坦蕩自由、大智若愚、細膩卻文弱、清醒又擰巴的文人思維。兩者其實是同源的,本質都來自于強烈的、精英式的偏執,而如何與自己的這部分和解,是這類人一生的課題。
印象很深刻的點是,文濤說為什麼自己有那種完美主義的神經症,最後卻沒有變成一個瘋子,那是因為他有心理學的知識。讀書、學習是解藥,這是文化人獨有的自救方式,也印證了加缪所說「隻要我還一直讀書,我就能夠一直理解自己的痛苦,一直與無知、狹隘、偏見、陰暗,見招拆招」。文濤還坦言世界上最讨厭的人是自己以及喜歡醜化自己的做法,他簡直就是世另我。可能很多人無法理解,這大概是超我對本我的過度審視,是一種精神潔癖,也是不必要的自卑來源。無解,但聽完像是被擁抱了一樣溫暖,感覺自己的某些部分得到了理解。
其實我并不認為兩人展現出來的就是他們的全部,魯豫堅強的外殼下也有搖擺不定的部分,但依然願意以天真無畏的态度去面對世界,回歸到一種看山還是山的狀态,而文濤也有内心剛強的一面,不然也不會有「長衰不盛」的毅力和敢于自嘲的坦然,是一種弱者道之用的智慧。
如此深刻的對話真是珍貴,他們倆人如此不同,但正是這種并非全然接納對方的聲音,可以讓他們反思、看見更真實的自己。再者哪怕我們永遠無法抵達他人,偶有交會,也值得雀躍。願我們都能時常擁有如此美好的交流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