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卧虎藏龍》中的女性人生觀

由李安執導,章子怡、周潤發、楊紫瓊、陳震主演的武俠電影于2000年在大陸上映。影片既繼承了李安文藝唯美的個人風格,也有從好萊塢學來的精湛技術,相輔相成,成就了《卧虎藏龍》在影史上的光輝時刻。

影片講述了玉家小姐玉蛟龍自幼不服家中禮數管教,私自拜江湖上臭名昭著的碧眼狐狸為師習武,一代大俠李慕白欲退出江湖,托付紅顔知己俞秀蓮将自己的寶劍交與貝勒爺,卻在到府後被玉蛟龍劫走,人的欲望和克制糾纏出的愛恨情仇最終随着一刀、一針、一躍,泯然于世的故事。導演用精簡的台詞,打鬥間的一呼一吸,簡單的蒙太奇手法,低純度的畫面色彩講述了一個霧裡探花、水墨般素雅的武俠電影。

影片總體影調内斂含蓄,但隔着禮教的薄紗,我們仍能窺探到劇中人原始的欲望和情思。有趣的是,劇中的女性角色即使是在同樣受到輕視的大前提下,她們面對自身欲望和價值的方式卻不盡相同。所以我想從女性角色人生觀的角度來進行分析。

玉蛟龍出生官宦家庭,作大家閨秀培養。琴棋書畫,三從四德,這樣無孔不入的禮教束縛成就了她高傲自私的性格。世間的規矩不允許女子享樂,她便将“好玩”變成她的人生信條;早知有父母一言堂的媒妁之約,她偏要逃去西域,與地痞流氓戀愛私奔。所有沉重的枷鎖都被她輕輕一抖腕就震碎了,不在乎除自身欲望以外的得失,于是就沒有對世俗規則的顧慮。以享樂作為人生目的,而放肆則成了人生态度。但即使她是這樣一個自私自利的享樂主義,她依舊是迷茫的。在荒漠中與羅小虎許下海誓山盟,多年的約定,小虎兌現諾言之時卻也是玉蛟龍失信之時,她拒絕羅小虎的那一刻是茫然的,不願嫁入董家,不願和之前的愛人将就度日。從玉蛟龍和李慕白那一場竹林纏綿的打戲可以看出,她或許真動過念頭随李慕白習武,成為那個遊俠,後來李慕白之死也徹底沖垮了她面前唯一的獨木橋。俞秀蓮教她對自己真誠,她做到了嗎?乍一看,玉蛟龍是這故事中最自由的人物,不會因規則的束縛而壓抑欲望,想要的便通通得到。但她對于自我的滿足和嬌慣,其動力并非來自于對本我的真誠,更多是反叛的力量。所以到最後一躍而下,帶走的那個玉蛟龍,絕不是得道後頓悟境界,更多是惑,為何遵規者和反叛者,最終都無法長久幸福。

俞秀蓮則是江湖中最标準的循規蹈矩之人。她的人生目的在影片中表達得很清晰,成全他人之德,嚴遵戒律,同時又想求一個安穩的善始善終。她對李慕白的愛是忠貞的,卻也絕無觸碰的可能,她要在道德層面上守住與孟思昭那一紙婚約的諾言,而對玉蛟龍的一席話也解讀了她自己的人生态度:“你說的自由,我們也向往。我雖不是出身你們這樣的官宦人家,但所接受的倫理道德一點都不比你們少。”俞秀蓮用這些倫理道德為自己圈出一塊地,把自己一生所有的情欲都牢牢固在這圈裡,她并不是不明白,或許在這個軸線密集的情景下,她是将一切看得最清楚的人,所以對與自己刀刃相見的妹妹怎麼也下不去手,和李慕白進行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親昵後會說:“你不能死,李慕白不能死。”她有着最偉大的寬容無私,往往如此的人,會承擔欲望與人性的所有悲怒。

碧眼狐狸是面對自我的幸運,和被背叛的不幸。為何是面對自我的幸運呢?她早年混迹于江湖,飽受男尊女卑思想的迫害,或許最初的人生目的很單純,隻想修得武功,于是費勁心思要鑽透心經之道,但還是撞上大男子主義的南牆。她發現要做到完全為自己而活,第一步是要為“女”字而活。挾着這個天生低賤的性别,一路厮殺,逐漸泯滅的人性,她說:“他瞧不起女人,因此活該死。”走火入魔,最終竟也成了臭名遠揚的江洋大盜。但即使碧眼狐狸成了惡人,她心中仍有留給善意的一隅,所以她遇見與自己極其相似的玉蛟龍時能放下戒備,真心相對,傾囊相授。這也是為什麼我說她幸運,沒有徹底迷失自我,也在亂世為自己找到值得托付真心的對象,以此來彌補多年的空缺,得以保全少許的自我。這樣順下來,她的不幸也顯而易見了,那個她托付的姑娘,是她“唯一的親,唯一的仇”,是對她最後的真誠進行暴力的重傷。因而可見,人生觀在碧眼狐狸身上的體現是變化的,且持續向下,一場轟轟烈烈的個人悲劇。

不管是玉蛟龍的放縱,俞秀蓮的克制還是碧眼狐狸的反抗,我們會發現沒有誰的人生觀有所謂對錯,誰有資格去教玉蛟龍收斂,教俞秀蓮灑脫,或是教碧眼狐狸寬容?生活是最大的巧匠,它以鋒利和溫柔來打磨每一個人,而生而為人的個體,最終所悟得的,大抵都是悅納自身被塑造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對本我的真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