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隻是想找一部内地沒有的電影打發一下時間,看到是講香港DSE考試的紀錄片就買票進場。感覺場内應該不少是這個綜藝的粉絲,也是看到放榜日時才慢慢體察出來原來是真人秀裡的“明星學生”突擊考試的記錄。

看到在對考試準備過程,對主人公頻頻的采訪、怼臉記錄時,一直在皺眉——太不“合乎規矩”了,高三學生那是隻能三周放一次假、隻和外界有着幾乎沒有的聯系的;看到是在考試前就準備畢業、簽校服、和老師同學告别,更是搖頭,我的高考好像不是這麼演的,我的高考,最後幾天是絕對的安靜無聲,隻有雪花般的卷子,一張一張記錄那場考試的臨近。

但是其中幾位老師的話倒是令人深有同感。一個是補習名師YY Lam,說出幾句和我的高中老師如出一轍的話:考試不能考出你最好的一面,而是需要你在固定的時間内盡可能多地展示自己。還有一位姐姐(标注了是當年的狀元)說的:成就其實是一種租借,隻能說明前一段時間很努力,如果想要繼續保持,接下來要更努力。雲雲。很有意思的是,這些人不同于另一位發出“我學導演為什麼要考物理、DSE就是一種落後制度”的YouTuber,他們沒有仇視抱怨這一場考試,而他們的确通過考試實現了一定程度上世俗意義的成功。但是是因為他們強大的内心才讓他們在考試中脫穎,還是因為他們在考試中成就才能有如此認識與心境。

反過頭來看,這不像是一場純粹的DSE紀實,更像是幾個過去的DSE考生對自己的當年的回視:從這場考試中“獲益”的,他們一面看透應試考試的真相,一面找到了最優的姿态去面對;因為這場考試“落榜”的,在十幾年後還是保持着輸出“這場考試才是最大錯誤”的觀點;許賢和他的媽媽好像以此為媒介,終于說開了當年的擰巴,更像是許賢對十幾年前沒考入心儀大學的自己的療傷,應該随着他把經濟科筆記用燒掉,而暫告段落。

最大的亮點其實在于一個點的剪切和聲音處理:滕毅康在放榜日拿到成績單時,沒有一絲聲音,隻有被放大的心跳。大約每一個查過成績的人都會感同身受,不論成績好壞。

走出影廳的時候我在想,什麼時候我們也能來一個比較真實的公開衡水中學/公開中國高考。不過應該也沒人看,或者說有人看應該也更多會是嘲諷的聲音,就像對張錫峰今年那個采訪視頻一樣,觀衆仿佛更樂得見一些,諸如高考佼佼者如今泯然衆人的戲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