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在澹台燼頭七的日子,為依舊陷在般若浮生中難以自拔的神燼病們,送上吾的悼文。

在很多玄幻仙俠藝術作品中,救世的主題屢見不鮮,但真正深入到電車難題核心問題的,我隻看到了《長月燼明》這一部。在《吾乃母親》(Mother)中,女主角的倫理考試中有一道典型的電車難題:用一個危重病人的器官,能救活另外五個危重病人,犧牲這個本可以治愈的病人,救五個人,你是醫生你會怎麼做?女主角的回答引用了孔德(法國哲學家,社會學創始人)的話:我應該願意承擔傷害,以做出有利他人的事。但是,女主接着提出了自己的附加前提:但我要了解這6個病人,他們是什麼樣的人?他們的性格、品行、家庭等等,這些會影響到我的選擇。這引出了人的工具性和目的性的思考,是作為1<5的純數字性存在,還是作為有血有肉的情感存在。如果是犧牲我最愛的人,拯救5個殺人犯,我想所有人都會沒有一絲猶豫地拒絕,根本構不成難題。但是,如果是犧牲我最愛的人,拯救天下蒼生呢?

亦或是:犧牲我自己一個人,拯救天下蒼生呢?很多國産影視中,這是一個不用糾結的政治正确問題,是偉光正主角的升華點。無論是個人,還是蒼生,都是面目模糊同時又毋庸置疑的符号。而在《長月燼明》中,從第一集開始,這個問題就橫亘在觀衆心中,甚至更加極端:犧牲的這個人,是一個天生魔胎,是一個無情無愛的怪物、壞人。就像仙門審判中赤霄宗長老所說:殺一個魔頭,拯救天下,這買賣不虧!

那麼,為什麼在大結局後,觀衆會傷感、難過、覺得“虧”了呢?太多人為澹台燼哭泣、心梗、意難平,走不出他為我們營造出來的般若浮生。我想,是因為我們把這個冰冷、計算的數字難題具化為了一個有情、有義、有愛的具體的人的故事。當我們代入角色,自己的情感與角色産生共鳴的時候,每個人都會給出自己最真實的反應,這就是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有人憤懑不公,高舉同悲道,創亖所有人,一起毀滅算了;有人憤憤不平,澹台燼和冥夜的犧牲有沒有被天下人歌頌?所有人歡呼他們的消亡,沒有人記得他們的功勳;還有人悲傷哭泣,澹台燼始終是被不被選擇、不被愛的,多麼希望給優酷8塊錢把他複活,陪在妻女身邊,得到所有人的愛。也有很多人和我一樣,覺得這就是最好的結局。如果那麼容易複活,犧牲就毫無意義。我也從來不覺得獲得妻女和天下人的愛,就是HE,相對于《長月燼明》整個的世界觀而言,這反而是一種降格,是BE。

《長月燼明》有一個相對完整的世界觀,關于死亡是這樣設定的:凡人死亡即入輪回,生生世世無休無止;妖類死亡是褪去人形,化成無智靈的動物;魔的死亡隻是暫時封印,隻要世間有苦厄有貪欲,就會産生新的魔神;而神的死亡,是永遠的隕落,是“身歸天地,化作山巅冰雪、溪中卵石、岸邊垂柳”。神魔大戰中十二神的隕落,就是世間再無真神,隻留戰神冥夜的一縷神識,編織出一個般若浮生,點化後人然後随風消散。大結局中澹台燼殘留在護心鱗中的一縷神識,我理解應該是留給妻子的紀念,沒有複活的作用。

《長月燼明》中的人、仙、魔、神是一個不斷升維的過程,如果結尾強行複活澹台燼,讓他重新跌回到“人”的境界,就宛如讓南柯一夢裡的書生,繼續做回蟻穴中的南柯郡守,守着槐樹下小穴中的石頭碑度過一生。而神的魂魄化作天地,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圓滿。當你聽月下松濤、流水擊石,都是神性存在的痕迹。超脫人的輪回轉世、超脫神的永生詛咒,這是澹台燼的最好結局。

可心疼澹台燼的神燼病們要說:我們小瘋子就是想被愛啊。看到一位多愁善感的劇粉感慨:直到最後,他都沒有被堅定地選擇一次,沒有真正被愛過一次。初代魔神為他拟定的話本句句都得到了紮心的驗證:

他将弑母而生

長于朱甍碧瓦之中卻備受冷落欺辱

吾要他走上雲端嘗到高高在上的滋味

一朝春風得意看盡繁花

再讓他一朝跌落谷底遭遇背叛怨恨

即使膺期禦宇,南面臨下

仍難逃骨肉相殘,夫妻反目

受盡人間苦楚

無論他做什麼都隻是徒勞

他的生命中美好皆是虛妄

他所愛所求終将消散

苦難才是真實

他會一無所有

還不夠,吾要他進入仙門

以為自己走上了所謂的正道

得到了所謂的師友溫情

卻發現不過是一場虛妄

最終弑師成魔。

這是初代魔神為自己的魔胎拟定的人生,是澹台燼所有的悲苦命運。所謂的愛情、友情、恩情的給予,都是為了剝奪和失去,讓他陷入更深的深淵。有劇粉說,澹台燼隻是神魔博弈的一枚棋子,無論是魔神讓他受盡苦難怨恨而死,還是神明引導他向善最終舍身殉道而死,他的宿命始終是死亡,始終是不被選擇的一個。身為魔胎,他的對立面是蒼生的平安。他自己的選擇有什麼意義呢,反正結局都是死。既然劇本已經寫好,澹台燼的慘已經無可更改,那麼他自己的成長和選擇還有意義嗎?有。慘劇不會吸引人,但悲劇會讓人難忘和震撼。悲與慘的區别在于英雄在既定的宿命中有沒有反抗,有沒有自我的成長和蛻變。

在40集的故事中,澹台燼完成了無念——執念——斷念的涅槃之路,最終成神。故事開端的質子澹台燼,沒有羞恥心,沒有情感,連報複别人都感覺不到痛快,他像一隻小獸一樣隻求生存,靠模仿完美無缺的皇子蕭凜來僞裝成正常人,學他笑,學他為人處世,學他愛一個女人。皇儲的榮耀、朋友的喜愛、臣民的敬重、妻子的愛慕不是澹台燼真正的欲求,而是他偶像的标配。為什麼學蕭凜,是因為疑似高功能自閉症的澹台燼,身為魔胎,有着胎兒的特質,他是一面鏡子,而蕭凜被投射入其中,他最大的特點——被别人喜歡,這一點被澹台燼無窮放大,最終成為他的執念。特别在大船逃亡途中,背叛他的忠仆蘭安那句誅心之語:我想沒有人會愛你,如果要選擇的話,沒有人會選擇你。澹台燼什麼都可以學,但是被愛他學不了。這時,數次挺身救他的葉夕霧成為了這種執念的載體。他無數次地觀察、詢問:你喜歡我嗎?你是因為喜歡我,才救我嗎?事實上,他分不清别人是否喜歡他,他也學不會去喜歡别人。他的本質是無心無愛的鏡子,學其表,而參不透。澹台燼愛葉夕霧嗎?似乎是确定的,他僞裝自己變成葉夕霧喜歡的那個樣子,做明君,獲得臣民的愛戴,他卑微地乞求,不斷地自我洗腦,就算大婚之夜被釘了6枚滅魂釘,痛苦中還在執着于“我還愛……”葉夕霧死去後,他陷入瘋魔,弱水撈魂500年,對愛的執念達到了頂峰。但本質上,澹台燼依然是一面鏡子,隻是鏡中的人從蕭凜換成了葉夕霧。就像弱水中葉夕霧的幻象,水中撈月,盡是虛妄。

澹台燼的斷念是從哪裡開始的?也許是村口老妪的一枝梅花,告訴他什麼是“愛他人”,也許是救下城門口小童的刹那間,懂得“生命”的意義,也許是在師父的教導下,體會“逍遙劍意”的自由之道。正如同他的第一張見生符,是宇宙星空,是無邊浩渺,這才是澹台燼情絲的萌發之地,隻有堪破自我,才能破碎心鏡,學會真正的愛。因此,當澹台燼在仙門再次遇到愛人真身黎蘇蘇時,他終于知道如何去愛,并獲得了圓滿真摯的愛情。在面臨必死的命運時,他也能放下執着,将小愛融入對蒼生的大愛,欣然赴死。正如煉化護心麟時澹台燼所言:我躲避自己的本性,忌憚自己的力量,畏懼我的來處和去處,可這些都不是别的,都是我自己,都可為我心所使。今日撥開浮雲,方知我就是我。我不再害怕了,善或惡,并不在乎是仙是魔,而在于心。

一念成魔,一念成神,這是澹台燼的選擇和對宿命的抗争。無法改變的結局如何?必死的宿命又如何?初代的邪惡是否能想到劇本的最終結局——澹台燼經曆了所有的苦難,但結局不是毀滅,而是新生。英雄無名,由魔成神,澤被蒼生。

澹台燼的結局不是HE,也不是BE,而是NE——Never Ending。我跑步時看到烏鴉飛過,也許會打聲招呼:嗨澹台燼的烏鴉啊,給他帶個好!山巅冰雪、溪邊垂柳,大自然是澹台燼的神廟,我們的見生符,心随意動,方寸海納。

最後,誇一誇演員羅雲熙,謝謝他為我帶來初魔、二魔、澹台燼、冥夜、滄九旻這些骨肉豐滿、迥然不同的角色。謝謝你賦予他們靈魂與心血,他們都活過來了,活在我的世界裡。這一個月,羅雲熙真是神仙曆劫,何其有幸能遇到這樣優秀的演員,帶來如此神奇的視覺和心靈盛宴。另外誇一誇《長月燼明》的美術特效和服裝,創新的勇氣可嘉,制作良心、感覺到人民币在燃燒了。當然遺憾有,缺點有,希望國産劇越來越好,拉回我們這些觀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