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電影時遇到了一些片段,裡頭的内容和目前研究的課題很相關,看的時候直接給整PTSD了,但後來想想又覺得很有趣。
我的研究課題主要是跳頻信号的分選。具體的說,就是對多跳頻信号進行STFT變換,然後進行信号檢測,根據估計出的跳頻參數來聚類,最後完成對不同的跳頻信号的分選。簡單的說,就是從圖片裡“摳方塊”。
STFT變換後的時頻圖
上面給了個時頻圖的例子。橫軸是時間,縱軸是頻率,顔色深淺代表幅度的不同大小。圖中黃色的方塊就是跳頻信号,其長和寬表示跳頻周期和跳頻帶寬,橫縱坐标表示起跳時間和跳頻頻點;綠色的背景是噪聲。跳頻信号的分選就是把圖裡的方塊找出來并且分好類。
下面就是電影撞上課題的具體鏡頭。

這個是在宿舍看的,當時也沒繃住。因為時頻圖裡顔色可以代表幅度,繪圖時對幅度取了分貝值,就是想讓信号和噪聲的對比更突出一點,這裡的colorbar剛好給映射成了黃和綠。

在上面這張圖裡,完美體現了三個電影鏡頭裡提到的知識。我覺得還挺有意思的。電影和科研都源于生活,真的是處處留心皆學問。
喜歡多元的東西混合後所産生的化學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