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80後,每次路過中學籃球場聽見籃闆震響,總忍不住縮縮脖子,不是怕被砸中,是怕認出當年那個敢和老師叫闆的自己。賈冰新片《奇遇》裡,43歲的黃遇奇真撞見了18歲的自己,兩人在流星雨之夜靈魂互換,一場中年社畜與少年狂徒的自我厮殺就此開場。
《奇遇》玩了個絕妙設定:中年黃遇奇在2024年活成職場“抹布”。老闆是同窗任日天,搶功甩鍋樣樣精通;家裡兒子叛逆,老婆冷淡;連試吃個代餐粉都被當小白鼠。再看18歲的小黃在1999年正為跑步比賽熱血沸騰。當流星劃過,43歲的老靈魂嗖的一下跌進少年軀體,18歲的狂氣注入中年肉身,時間裂縫成了兩代自我的格鬥場。
中年軀體×少年魂=整頓職場暴走族
頂着一頭粉紅殺馬特發型,賈冰版“少年大叔”沖進公司直接點燃核爆笑彈。晚上七點準時下班走人,帶動全公司集體準點下班(堅決拒絕内卷);老闆要開加班會議?會議室空得能聽見回聲。更絕的是把折磨牛馬晨會改造成“蘿蔔蹲生死戰”,蹲到領導腿抽筋還得賠笑。當90後整頓職場已成常态,這片讓00後見識了什麼叫“爹味外殼下的青春核彈”原來我們當年沒幹成的事,被自己的中年軀殼實現了。
少年皮囊×中年魂=抽象派創業祖師爺
另一邊,43歲靈魂在1999年瘋狂搞錢。慫恿老爸把鐵鍋炖小店擴成豪華餐廳,就因為開挂知道“未來這兒是商業區”;比賽現場假摔博鏡頭,蹭電視台免費廣告;更神的是搞起了會員制,店門口安排托兒排隊制造饑餓營銷。當直播套路穿越到千禧年前,給我笑的直拍大腿,原來抽象文學是咱叔玩剩的!
這場雙向救贖的高潮,是兩代黃遇奇隔空聯手暴打反派。1999年的中年魂狂奔賽道,為青春赢回尊嚴;2024年的少年魂飛踢老闆房門,阻止轉賬洗錢。當獎杯被奪下的瞬間,那些“被生活磨平棱角”的屁話碎了一地——有人到死是少年,有人十八已油膩。
最戳心的還得是楊皓宇演的那位老父親。兒子正為新店暴富得意着呢,他在一邊低聲念叨:“老店是小,可那是個家啊;新店是大,就是少了點溫度”。這話一出,一下把我從喜劇中拽回到現實!說白了,所謂的奇遇,不過是自己給中年危機硬灌的一碗安慰劑罷了。
WIN98開機的像素風片頭裡,QQ消息閃爍就好像時空隧道。我們這代人被夾在傳統與變革的裂縫裡,左手捧着房貸合同,右腳還想玩個滑闆 。《奇遇》把這場分裂演成了自己揍自己的街頭霸王,而最終赢家永遠是那個敢在人生遊戲裡續币再戰的你。

...
...

票根有小驚喜哦(。•o•。∩)